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62  2017-02-1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使用探究的方法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体会作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

2.从引用的说明方法中体会本文突出的文艺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PPT显示荔枝特写镜头(各种品种)】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请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学之光单元奇异的自然板块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字词正音

红缯zēng  紫绡xiāo       瓤ráng     醴酪lǐlào 

龟裂jūn    绛囊jiàngnáng  渣滓zhāzĭ 萌蘖méngniè

三、文本研读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来说,对于一篇说明文,我们主要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生: 荔枝)  2.文章是如何进行说明的?具体可从从哪些方面来学习呢?同学们之前也学习过说明文了,像《苏州园林》、《赵州桥》等,那请同学们自己来说说看。

明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采用何种顺序? (2)使用哪些说明方法? (3)说明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一)明对象,理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原本放在最后,现在放第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快速地熟悉课文,为下文的分析打下基础。]

师:我给文章大致划分了三个部分并且概括了内容,进行了自然段的大致划分:

PPT:

一:总起全文,由存疑导入对荔枝的说明(设疑问);

二:介绍关于荔枝的科学知识(讲知识);

三:总结全文,以苏轼诗总括荔枝果实味美、喜人的特点,提出建议:应因地制宜,努力发展生产(提建议)

师:我们发现文章主体在第二部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理一理第二部分每个段落的大意,也就是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我们稍后以小组“开火车”的方式回答段落大意的概括。

(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写下以下板书,[本来是用PPT投影的,改用板书可使内容更具课堂生成性,方便调整内容。学生看见自己的答案得到老师认可、写出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并引导学生说出说明顺序: 







核(种子)

花期、花序

花蜜

产地

品种

生长习性

明确:由主到次。先介绍荔枝果实,在介绍荔枝的贮藏、生长习性等知识。

在主体部分(果实)是从事物本身的结构来安排说明顺序:由外到内对荔枝的结构进行说明。

(二)品文艺性,辨说明方法(着重分析引用说明,引出科学小品文的文学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师:请看投影,我这里展示的是《辞海》里关于“荔枝”的解说,其中突出了七个重要的词条,请大家看课文在文章中找出与这七个主要词条的内容相对应的文段。[改为“同时,也从文中抓取出了与词条内容分别对应的段落”]

PPT:《辞海》解说: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①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肩芳香。②果实心脏形或圆形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④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⑤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殊甘美肩佳香。⑥性喜温湿多光。⑦原产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最多。

①花:第10、11段②形状:第4段③果皮:第2段④颜色:第3段⑤果肉:第7段⑥栽种习性:第14段⑦产地:第12段。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同样是说明荔枝的文段,一个是《辞海》里的注释,一个是我们这篇课文。从体裁上看它们同属说明文,大家读过之后对于两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

明确:语言表达上《辞海》简洁、精炼,而《南州六月荔枝丹》详实、具体;语言风格上《辞海》平实而《南州六月荔枝丹》生动、形象。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明确:《辞海》作为权威性的工具书是对一个事物做一种科学的解释,所以它的注释必须精炼、准确。而我们这篇课文属科普性质,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它要达到的效果是读者既读又喜欢读所以需要生动形象。

(该步骤旨在使学生直观感受一般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为引出科学小品文的概念做铺垫。)

师:就说明文而言,语言风格上生动形象的效果,必得取决于具体的说明方法的使用。说到这里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说明方法,有……?

生:(一起回答,可能的答案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引用)

(此处每种说明方法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例子简单讲讲,更多的说明方法复习放到第五部分“复习巩固”)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本文:“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展开全文阅读
2.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

3.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本文:“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4.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比喻与打比方不能混淆,前者为修辞手法,后者为说明方法)

作用:打了……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本文: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此处改成,“教师用PPT投影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每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讲说明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判断说明方法,能够区分清楚不同的说明方法。让学生自己找文中的例子对于该目标的达成并无多大的意义,还会使学生比较累,而且会拖慢课堂进度。]

(重点:1.判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举文中两处数字——“20世纪60年代”和“已在2000年以上那个”来让学生判断。区分前者不是列数字,后者是列数字。理解不是出现数字的地方就一定是列数字,只有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而列的数字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一般来说,年份之类的数字不是列数字。

2.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是指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作诠释是指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举例让学生判断:银河颜色如银,形状如河。银河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带状星群。[此处例子用PPT投影,更直观,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师:那么本文运用说明方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

明确:本文最大特点是引用大量的故事、诗文。

师:的确引用这种说明方法在这篇文章中可谓独领风骚独放异彩。全文引用的故事、诗文达二十多处。引用除了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之外,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下面就请各位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所有作者引用的诗词典故,在下面划上横线或者波浪线。[改成教师直接PPT投影诗文,然后全班齐读。]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其作用。

可能找到的句子:

标题中:南州六月荔枝丹[用该诗句做标题的好处,信息丰富,点明地点、时间、对象特征。]

正文中:

1.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2. 龙绢壳绽红纹粟

3.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南州六月荔枝丹

4.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5.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

6. 荔枝十花一子。

7.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

8. 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9.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明确(先由学生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挑几句PPT展示进行进一步补充,此处不必讲很多例子):

1)“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通过引用形象地说明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远看便犹如火焰红云。此处把荔枝比作“飞焰”、“红云”。那一大片满挂荔枝果实的荔枝树林,它的那种壮观的景象远远地看去像极了欲横天飞舞的火焰,像极了层层叠叠的红云,引用极其精当,增强了表达效果。(PPT投影整片荔枝林“红云几万重”的图片)

2)“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诗中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荔枝膜色白、膜质薄的特点。这里虽有些夸张,但那随风飘舞的盈盈荷瓣,那雨后无比娇嫩妩媚的桃花却将我们带入一个绝妙的意境之中,仿佛我们也在感受那意境之美。

3)“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很难北移,偶有北移成功值得大书特书。这里把荔枝比作仙人他本是生在海底深山的仙境中,如今化作一株荔枝树从此在人间也能发芽生长了。

4)“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荔枝性喜温暖。自然天成之物从南方秘密移植到北方,皇宫中新近栽种了挂着红红果实的荔枝树。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现荔枝是喜温暖的。

5)“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这是对荔枝的总体形态的描绘,可谓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引文是为写作目的和说明内容服务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须有所选择(PPT投影《荔枝图序》全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本文对《荔枝图序》的引用有很多,我们可以对比着看看两篇文章,课文既以《荔枝图序》为骨,又以其为靶。文章开头是因为“我”对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质疑促使“我”去探个究竟,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对白居易的纠正和补充来展开分析说明。例如“壳如红缯”在第2段得到矫正;“膜如紫绡”在第6段得到了纠正;“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在第7段得到了扬弃;“一曰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第8段得以确认,“核如枇杷”在第9段得以体现;“华如橘,春荣”、“朵如葡萄”在第10段中得到照应;“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在第14段得到对应;“实如丹,夏熟”其实在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也得到呼应。——目的:学会有选择的引用,什么是好的引用,本文引用的巧妙之处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还说明了古代封建君主穷奢极欲,民不聊生。讲述荔枝不耐贮藏一段中征引的资料,从历史的纵向,讲述了荔枝的贮藏史,使我们在了解到具体的荔枝的同时,也了解到丰富的荔枝文化。

师:大量的引用,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把人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中,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同时,又增添了文化内涵,丰富了内容。

师:诗歌作为文学作品,它的哪一方面特性最为突出?(文学性)而说明文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准确性、说明性。那么,如果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正如本文,可以说就把科学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性,又具有优美的文学性和较高的文化价值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之为科学小品文。

PPT:



展开余文科学小品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

(三)明科学性,析说明语言(穿插说明文的抽象性与作者的发见)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了科学小品的文学性,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科学性。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文的经验,说明文的科学性一般体现在哪里啊?     

(学生:语言,精密准确)

师: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字或词语,或者句子能够体现这篇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呢?我摘录了文章中的2、3段文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PPT: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明确:总结,一是表示程度、范围和频率的修饰语:如“稍”,“有的”,“通常”等;二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的使用:如“果树学”、“片峰”、“裂片”等。

师:说明文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语言,还在其内部严密的组织逻辑和抽象概括。说明是一种抽象过程,而这一过程就需要作者的发见,也就是作者的理解。

师:我们还是来看PPT,看课文的第2段。第2段是说明,作者对荔枝的形态进行了抽象的分析。首先表明自己的意见——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有不足之处,接着分析“不足之处”的原因:滑润的丝织品与粗糙的荔枝壳的表面光滑度和平整度是不同的;然后接过“粗糙”一词,顺势引出裂片、片峰的位置和形状;最后说明裂片和片峰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这里的“意见”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发见”是逐步分析出来的,抽象的分析反映了作者的“理解”。并且由“果树学”,“植物学”等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理解是有科学依据的。另外,抽象也是需要逻辑的,假如先说片峰后说裂片好不好?(生回答)是的,这样就不太合宜了,因为片峰是存在于裂片中央的。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逻辑性了。希望以后大家在说明文的写作中不仅要做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还要学习贾祖璋先生这种发见能力,注重文章内部严密的组织逻辑和抽象概括。

(三)说明顺序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了丰富多样的说明方法,以及精密准确的语言,相信大家对于文章也更加熟悉了。我给文章大致划分了三个部分并且概括了内容,请大家据此进行自然段的划分:

一:总起全文,由存疑导入对荔枝的说明(设疑问);

二:介绍关于荔枝的科学知识(讲知识);

三:总结全文,以苏轼诗总括荔枝果实味美、喜人的特点,提出建议:应因地制宜,努力发展生产(提建议)

(请一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发现文章主体在第二部分,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理一理第二部分每个段落的大意,然后给第二部分再划分层次,在划分的过程中,思考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我们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给大家3分钟时间。

(请学生回答)

第一层(2-9):依顺序介绍荔枝壳的表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荔枝壳内的薄膜,荔枝肉的色、味及荔枝的加工、贮藏,荔枝的种子。

第二层(10-11):由果联想到花。从花期、花形、花色、花序、花蜜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三层(12-14):介绍荔枝的产地、品种、特性以及生产方面的情况。

明确:由主到次。先介绍荔枝果实,在介绍荔枝的贮藏、生长习性等知识。

在主体部分(果实)是从事物本身的结构来安排说明顺序:由外到内对荔枝的结构进行说明。(PPT展示说明结构)[删去,说明顺序改到最前面了。]

四、复习巩固[改:拓展延伸]

在考试中,说明文出现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考查说明文时,主要考查的是我们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些知识点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拿到一篇说明文,大家要学会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题目有时会让你判断说明方法,然后做简要的分析。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本文:“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2.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本文:“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5.分类别

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提示:比喻与打比方不能混淆,前者为修辞手法,后者为说明方法)

作用:打了……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本文: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作用:描摹了……的……特点,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中国石拱桥》(使读者明白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

10.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作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直接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1.作假设

做假设是用假设的想法表示出将来会出现的情况。

作用: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来可能要出现的状况。

例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说明语言的特点:精密准确。找哪些词来品析:一是表示程度、范围和频率的修饰语:如“稍”,“有的”,“通常”等;二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的使用:如“果树学”、“片峰”、“裂片”等。此外,语言组织条分缕析,逻辑清晰。

我们还要学会总结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关于说明顺序,我们将在《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进行详细的复习整理。[该部分改成对作者情感的探究。PPT:“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学生齐读,回答感受)明确:体现作者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希望,自豪、自信;文章字里行间的时代印记;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乐观积极态度。]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科普说明文的时候,不要将它仅仅当做一篇科普读物来对待,更要从掌握文体知识和学习该文体写作方法的角度出发,自觉地总结、归纳说明文的考试要点。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南州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和》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老王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