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27  2017-03-02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美猴王》精品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理清本文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分析小说的艺术形象,培养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3、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4、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材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猴王”表明石猴具有出众的本领,“美”是对他独特风姿的赞叹。标题点明小说描述的对象。

      2、《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小说主要是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伏妖魔,扫清障碍。它不仅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故事、宏伟的结构开拓了幻想小说的领域,而且以强烈的色彩塑造了人民所喜爱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他浑身是胆,敢于向天宫的最高统治者挑战,这间接地表达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和各种各样的妖魔作斗争。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3、吴承恩,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人。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商人家庭。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屡试不中。后来绝意功名,专心著述。晚年写成长篇巨著《西游记》,寄寓了他对现实社会不满、反抗思想和美好愿望。作品语言诙谐、生动、幽默、富有个性。另有《射阳先生存稿》。4、学习生字:

      遂(suì)迸裂(bèng)涧(jiàn)麋鹿(mí)瞑目(míng)石碣(jié)镌刻(juān)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2、3),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瀑布。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3),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4),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入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若非石猴勇气可嘉,敢于冲入水帘洞,那猴王岂有他的份?机会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看你有没有敢于尝试的勇气。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展开全文阅读
      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灵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5)、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受众望的猴王。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明确:(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如何抓住猴性显示猴的特征的?

      明确:作者观察入微,成功地刻画了猴子的特征,他们的跳跃、玩耍、跑、爬、抢、夺等动作,正可以表现猴子的顽劣、好动、爱闹的共性。而美猴王争当猴王的一言一行,又突出他逞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2、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石猴来到世上、成为美猴王的故事,讲述时可以配合适当的动作、表情。

      3、结合课文中对美猴王动作、语言的描写,说说美猴王有哪些特点。

      明确: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现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

      四、教师小结: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小说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如果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外搜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用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描画明天绚丽的蓝图!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美猴王

      石猴出世——山中生活——发现瀑布——拥戴为王

      ————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敢说敢做。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美猴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美猴王》教学案例(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美猴王》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