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99  2017-03-02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设计者:谭兆中学  邓健文

      知识目标: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观察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完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石猴还有哪些称号。这样的问题学生张口就来,都抢着说。接着老师引导:每一个称号后边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么“美猴王”这一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猴王》这一课。(幻灯片1、2)

      二、作者作品(印发)

      1、关于作者(幻灯片3、4)

      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使他运用志怪小说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2、关于《西游记》(幻灯片5、6)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幻灯片7)

      第一部分(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服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写唐僧取经的原因,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3、什么是神话小说?(幻灯片8)

      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9)

      遂      迸裂    麋鹿    瞑目    径   

      石窍    石碣    镌刻

      2、解释词语(幻灯片10)

      开辟   径镌   石碣   窍   瞑目

      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   滔滔不竭

      3、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幻灯片11) 

      明确:本文写了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

      四、整体感悟

      1、播放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人物精彩的表演来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幻灯片12)     

      2、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幻灯片13)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五、课外作业(幻灯片14) 

      1、妙词锦句积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摘抄下来。(句子:4个,词:6个。)

      2、预习思考:(1)美猴王 “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六、板书设计             


展开全文阅读
      14、美猴王

      吴承恩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来到世上、成为美猴王的故事,做到有表情,适当配以动作。(幻灯片15)

      二、阅读理解,合作探究 (幻灯片16)

      1、美猴王 “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明确1:身世美、行为美、语言美(幻灯片17)

      明确2: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幻灯片18、19)

      例如: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灵巧、本领高强)

      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胆大心细、善于观察)

      提议“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何不拜我为王。(深得众望)

      明确3: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幻灯片20、21)

      例如:猴(1)和山间其他孽类友好相处,和它们“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2)猴进洞时和进洞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紧扣猴子的特性写的,把顽劣的猴性写得神态毕肖。 

      神(1)石猴是天地生成。 (2)石猴一出生“却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 

      人(1)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2)称王后,石猴正名为“美猴王”,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些事都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 

      三、分析美猴王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幻灯片22)

      小组讨论交流:

      1、在猴王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2、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 

      明确:《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他在人民心目中是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四、课外延伸(幻灯片23)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五、概括中心(幻灯片24)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得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

      六、课外作业(幻灯片25)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写片段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美猴王

      吴承恩

      石猴的艺术形象: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

      (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美猴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美猴王》精品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白鹅》教案(语文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