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216 2017-03-0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教学案
刘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预习先知:,
1、文学常识:(1)《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______学派代表______所著,《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 , 、______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2、注意朗读节奏和合理断句。
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4)乃援琴而鼓之。
3、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卒( )逢暴雨 乃援( )琴
舍( )琴
辄( )穷其趣 子之听夫( )志
(2)重点词语梳理
伯牙善鼓琴( ) 善哉( ) 峨峨兮若泰山( )
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 ) 钟子期必得之( )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 ) 乃援琴而鼓之( )
初为霖雨之操( ) 更造崩山之音( )钟子期辄穷其趣( )
伯牙乃舍琴 ( ) 子之听夫( ) 吾于何逃声哉( )
4、句子翻译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钟子期辄穷其趣。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5、文中紧扣哪个字来的写?
6、伯牙和子期各自“善”什么?文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善”的?请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7、这篇文章蕴含什么道理?
教学过程:
一、看名画,导入故事
(一)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句读,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完成。
重点词义梳理
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志趣,心意。 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峨峨:高耸的样子 洋洋:宽广的样子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懂得、知道 领会。阴:山的北面。
卒:通“猝”,突然。 止:停。 援:拿,拿过来
操:琴曲。 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逃:隐藏,躲开。逃声:隐藏自己的声音。
(二)疏通文意。
1. 老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把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2. 学生四人为一组,相互讨论,翻译课文,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的注解,强调——画出课文中给自己造成翻译困难的句子,可提出来寻求解答
(三)整体感知
(1)根据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四)练习巩固
(五)布置作业:收集关于古今交友的故事或名人名言。
(1)“刎颈之交”、“莫逆之交”
(2)“士为知己者死”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4)“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上节课字词句的翻译
展开全文阅读
2、比赛竞读
(二)合作探究
1、文中紧扣哪个字来的写?——(善)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3、伯牙和子期各自“善”什么?文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善”的?
4、展开联想和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明月、杨柳”时,钟子期又会如何赞叹呢?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充钟子期赞叹的内容。
示例: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仿照句式:伯牙鼓琴,志在( ),
子期会曰:善哉,( )兮若( )。
志在(明月 ),钟子期曰:“(皎皎 )兮若(银盘 )”
志在(白云 ),钟子期曰:“(软软 )兮若(棉团 )”
志在(杨柳 ),钟子期曰:“(依依 )兮若(细腰 )”
师总结: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5、理解“知音”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主题。(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本文高度赞扬了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情谊。“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人。(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6、 再读课文,情感升华。(最后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延伸《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友人语巨伯( ) (2) 子令吾去( )
(3)败义以求生( ) (4)贼既至( )
(5)不忍委之( ) (6)遂班军而还( )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3分)
【参考答案】
1.(3分) ⑴告诉 ⑵离开 ⑶败坏(4)已经(5)抛弃(6)于是
2.(2分)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2分)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
4.(3分)友情重于生命。舍生取义
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死了,你可以赶快离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来看你,你让我离开,败坏‘义’而求活命,哪里是我巨伯的行为!”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姓名。贼兵相互告诉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率军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财产到得到了保全。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白鹅》教学设计
下一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