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614 2017-03-21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苏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通过朗读介入文本,落实因声求气——我上《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框架:如何通过朗读介入文本,如何落实因声求气。
第一课时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高一(8)班
绍兴上虞区丰惠中学 刘建松
1出示动画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师:为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原因有许多,但有一条,维系所谓的友谊可能依靠的是单纯的利益,而缺少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小到两个人之间,大到两个集体,大到两个国家之间,也有类似的故事。2000多年前,两个超级大国合伙去围攻一个弱小的国家,这两的超级的大国是(穿越导入,有戏说的味道)
生:秦和晋
师:那小国是伊拉克吗?(明知故问)
生:郑国。
师:但没想到的是,一位地位卑微老头的出现,让这个危在旦夕的小国成功逆袭,并且让两个大国的间的友谊(大概故事情节的浓缩)
生:说翻就翻
师:这位叫烛之武的老头究竟是何方神圣,靠的是何种功夫,竟然让小小的郑国绝处逢生。到底依靠的是何种功夫?(噱头,还是噱头)
生:嘴巴
师:现在叫做口才,从某种程度上讲,口才就等于人才,人才就是口才。有这样一句为口才做的广告词,出示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外在材料的引入,言说的技巧和威力)
师:同学们,动动你们的嘴巴,大致说一下这个故事?(学生讲,老师补充)(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能说会道,就是语文。)
师:是啊,讲故事注重用你的语调,甚至形体动作,让你讲的故事吸引人,让人听得进,听得懂。其实阅读文言文,古人就讲究个因声求气,什么叫做因声求气?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好文章是靠读出来的。(不知不觉中引入正题,因声求气,可谓春眠不觉晓,润物细无声)
师: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划出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师生解答词语活用、句式)(读开始了,)
生:无礼,没有礼遇
生: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对晋国无礼。(文言的基本功不可荒废,落实到位哦)
师:好吧,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朗读第一段,注意语句的节奏,比如重读,停顿、语气等。(继续读)
生:九月甲午,读的慢一点。
师:这就是编年体开头的特点,往往是年份开头,有历史的宏大感。
生:晋侯秦伯围郑要读得快一点,读出紧张,急迫的心态,两个国家恨不得吃了郑国。
师:感觉不错呀,我们一般是先因后果,而这里是先果后因?你看出什么?(设问,兴起波澜)
生:突出强调两个国家气势汹汹。杀机四伏。
师:秦国和晋的关系特别好,好到怎样的程度,古代有个成语秦晋之好,秦穆公的女儿嫁给给了逃亡到秦国的公子,他看好了这位落魄的公子的未来,这位公子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外在材料的插入,文章有连续性,阅读无障碍)
师:古代打架也讲究个师出有名,我为何打你?
生:无礼于晋。
师:其中还有更多的细节,(停顿),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流亡国外时,经过郑国,郑国领导没有好好的接待他,认为他是个可怜的流浪汉。没有在五星酒店款待, 只在夜排挡凑合,重耳就记在心里,这是一笔老账。另外还有个原因(趣说历史)
生:贰于楚。从属于二主。
师:这样不错呀,楚也是大国,搞好关系,不赖呀。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晋国和楚国刚刚打了一次打仗,结下了梁子。既然你跟我好,还要跟他人好。就是脚踏
生:两只船。
师:老账新账一起算。尽管理由有些牵强,借口。在春秋打仗其实不需要理由。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如东北街头打架的常用语,“你瞅啥?”“瞅你咋的!”“再瞅一试试?!”“试试就试试!”
师:看来郑国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读一读),看似很平静,你能读出背后吗?(学生不理解)(学生不理解怎么办,等一等)
师:既然两国友谊这么深厚,为何驻扎地不一样?
生:关系不是真的好,是限于表面。(答到点子上)
师:这就是利益联系的结果。假如秦晋驻扎在一起,怎么办?文章完毕后,相信会有准确的理解。两者貌合神离,甚至同床异梦,不,是异床异梦。
师:《左传》,该简单的时很简单,给详细的时候很详细。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郑国是乱成一锅,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我们的主人公此刻倒没有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另一位的人物说出谁?
展开全文阅读
师:佚之狐。
师:好名字,佚之狐就是一只狐,一只狐狸。你能揣测佚之狐说话的语气吗?读一读,(学生朗读)(趣说人名)(照样读)
师:国危矣,三个字,怎么读?(学生读)
生:国—危——矣,慢慢读,读出忧虑沉重。
师:你看,加了个文言虚词“矣”,老臣的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历历在目。后面的“师必退”三个字怎样读?(这样读文言文不是很有味道吗?你认为呢)
生:读出有力,响亮。师——必——退。(齐读)
师:要读出给郑伯的信心。还有对推荐烛之武的自信,这是从侧面写出了烛之武的能力的强大。读一读,人物就出来了,你看朗读重不重要?(还是在强调读)
师:你能猜猜烛之武当时在干什么?老师补充一下,当时烛之武已经能够70岁。你说他能干嘛?你猜
生:在家养老。
生:隐居钓鱼
师:姜太公啊
生:养猪
师:饲养员,讲对了,但不是养猪,而是
生:养马?
师:恭喜你答对了,历史说“圉正”,这个字很难读,弼马温嘛。并且是养了一辈子的马,从青年养到中年,从中年养到老年,还不退休,突然发现养的不是马,而是自己,自己本来就是一匹千里马?而如今却老骥伏枥,(多好的插入,神来之笔)
而郑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你说,是郑伯去见烛之武好呢,还是让烛之武来见郑伯好?
生:当然是郑伯去见烛之武好,这样更显示诚意。
师:刘备还三顾茅庐。你说这位国君到哪里去见烛之武?
生:马棚
师:文言文称为马厩。我们把场面来还原一下,当一国之君诚心诚意的来到肮脏的马厩,当时烛之武已经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假如你是烛之武,见到国君,会感动吗?说真话。(场景还原,有味道)
生:感动,大王终于想到我了。我有出头之日了。
师:是啊,我也想死你了。而烛之武的表现只有一个字
生:辞
师:辞的背后是什么?是怎样的心理?通过朗读,你能补充辞前面的修饰词吗?(学生朗读,老师指导)(这就是细读的功力,语文老师要善于发现教学点,并把他放大)
师:这里文言虚词比较多,比如臣之壮也中的“之”是
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师:烛之武说了两层意思,读一读(学生读)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要停顿?
生:犹不如人,中“犹”要重读,读出对国王的埋怨,抱怨。
师:是啊,在我年少的青春,或者成熟的中年,你却让我
生:养马。
师:是有怨愤,后面一句怎样读?“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怎样读?这些虚词能去掉吗?(学生朗读)读出老头怀才不遇的感受。(多么细致的解读,多么灵活的技巧运用)
师:这里的“矣”,你怎样翻译才有味道?(平常处的不平常,细细琢磨)
生:如今我老喽,无能为力啊。
师:这样“辞”前面你会用哪些修饰词?
生:坚决,嘲笑(水到渠成)
师:不错。当时郑伯心情也不爽,我有屈尊来求你,那是给你面子。面对一个老头这样的嘲弄,和拒绝,一般人会如何?
生:杀了他,你不给我好过,我也不给你好过。
师:其实也是,烛之武这样的回答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点落进下石的味道。这是考量一位领导能力和度量的时候,我们看郑伯是如何说话的?读一读,读出感觉来。(学生朗读,个人朗读)
生:“早用子”中的“早”读得重一些,表明郑伯的后悔,和改错。
师:是的,这里称烛之武为子,出现了
生:三次。
生:还有早用子的子,读得诚恳。子是对男人的尊称,“你”的意思。
生:我觉得翻译成“你”不太恰当,翻译称“您”好一点。
师:老师认为翻译称“老先生您”,更合适当时的情形。(更深一步的解读)
生:今急而求子,而后面停一下,感觉不错。还有寡人之过中的“过”。要重读强调,坦率认错。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这里是用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这里的“是”是“这个”的意思。判断句很干脆,有力。读一读,读出干脆的味道。(学生读)这是从感情的角度来劝说。还有一层意思是
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师:老师把最后的焉去掉可以吗?我们读一读(学生读)
生:好像有威胁的意思,焉字一加,态度就委婉多了,也容易让人接受。
师:很好,郑伯简短的一席话,这是从情、理的角度来劝老头。我有个问题,能不能把说理的放在前面,煽情的放在后面,前后颠倒可以不((学生讨论回答)(可以形成课堂高潮)
生:不行,这样就先有威胁的意思,烛之武就不乐意接受。
师:所以我们动之以情
生:晓之以理。
师:最后两个字
生:许之。
师:怎样朗读
生:干脆,简洁。
生:烛之武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老人,
师:我称他为义士,恰当不?
师:你看,我们中国的语文一读味道就有了,我们都出了佚之狐的自信、郑伯的坦诚、烛之武的牢骚和深明大义,这就是因声求气。好文章还是靠读出来的。现在问题来了,这位老头他如何出城,如何面见秦国的国君,秦军真的能退吗?下节课再见。
展开余文
我上《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班级:高一(7)班
教师:刘建松
2017/3/15
框架:以读为主,读读更有效
警告:不得外传,限于本组成员。江湖规矩。
师:前节课内容的复习,词语、句式、内容回顾。
师:《芈月传》中非常深刻而鲜明揭示了春秋时,国家之间利益的斗争,什么友情、爱情、甚至亲情在利益面前是那样的脆弱,一切都是浮云。秦晋两个大国围攻小国郑国,但最后剧情反转,盟郑,这位老头是怎样做到的,这就是言说的力量。前文给我们展示了烛之武作为义士的一面,后文中烛之武还有哪些让我们钦佩的品质?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也是课文的核心内容。(学生朗读)(如何导入,自然第一)
师:烛之武是怎样出城的?当时的出城是有技术含量的。
生:夜、缒而出,从城上吊下来。
师:为何在晚上,白天行不?
生:这样隐蔽,因为城被围了。(四个字的细读)
师:当天晚上,说干就干,说吊就吊,说明时不可失
生:机不再来
师:怕夜长梦多。郑国是朝夕不保。说明这个老头做事
生:果断
师:一般古代城墙15米到20米,放下这么一个老头,危险吗?
生:危险
师:如此危险。却拼上老命了,说明?
生:勇敢
师:是啊,这位老人确实有一颗勇敢的心。夜缒而出,短短四个字,让人肃然起敬。其实在中国,有明显的老人崇拜情结。90岁的老头还能搬走山,愚公。少林寺中有深藏不露,功夫惊人的扫地僧。家有一老(及时的归纳,中华文化的插入)
生:如有一宝
师:不听老人言,
师:吃亏在眼前。
师:如今这位70岁的老人到底是说了什么、怎样言说获得了成功,也成就了自己,我们琢磨第三段中说话的技巧和语气。划出一些不懂的词语和句式。(鄙,封、何厌之有,东道主。师生解决)(文言的基本功不可废弃)
师:中国讲究计策,有三十六计。你说说看,要拆散秦晋之好,你猜猜老头你会用什么计,美人计肯定是不行的。(有恶搞的成分,娱乐娱乐)
生:离间计。
师:有理。简单一点,就是在甲方说一方的坏话,在乙方说甲方的坏话。这有难度呀?说的不当,后果严重。我们看看烛之武在说什么?怎么说的,能还原当时的场景吗?比如,当秦穆公看到框中爬出来的不是美女,而是位糟老头,白发苍苍,定会跌破眼镜。你想干嘛,你能干嘛?我们也注意到,烛之武的一段话,几乎就是他一个人说,秦穆公有没有插嘴?(巧妙的过渡)
生:没有
师:为何不是以对话形式出现?你能猜吗?(很好的问题设计,你说呢?)
生:老头讲的有理,秦穆公爱听
师:确实迷住了,老人的口才可见一斑。老头开头一句怎样说,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郑国当时灭亡了吗?
生:没有
师:那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嘛,烛之武说郑国已经灭亡,为何这样说?(激发思考,)
生:表示谦虚,博取同情,
生:就像人死了,还打我干嘛?
师: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发现,原来有几方?
生:三方,秦晋郑
生:现在变成了两方,好像郑国没事,不搭界了。
师:是呀,郑国好像是旁观者,打酱油的。烛之武是不是在说,我是不站在郑国的立场说话,对方就爱听呀,还有我们能注意到这里是秦晋围郑,而开头是晋秦围郑,有区别吗?(细节处的钻研、或者叫矛盾处的研读)
生:一样的,没区别。
师:这里把秦放在第一位,是?
生:拍秦国的马屁,让国王高兴。
师:是啊,赞美对方是一种本事,巧妙的赞美对方是一种智慧。你看,语气词是“矣”,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语气。多么会说话。这是第一层意思,你怎么读,读一读。(停顿)读出谦卑和敬畏。(学生朗读)(朗读第一)
师:说话要注意层次,不要在一个方面说来说去,人家烦不烦?第二层次说了什么,怎么说?(问题的延伸、扩充、自然)
生:灭亡郑国的好处。
师:谁能真正得到好处?
生:晋国。
师:但烛之武不说晋国,而用另一个词来代替?
生:邻
师:为何这样说?(还是细读矛盾处)
生:暗指晋国,让秦穆公自己猜,自己领悟,
师:是呀,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多好的技巧啊。在表述时,陈述句的中间还夹杂了反问句?比如陈述句,君知其难也,怎么读?(学生读)从容,慢慢。(读一读)读出你的语气,注意哪个词?
生:焉,怎么的意思,反问。(有指导的朗读,不是胡乱的读)
师: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句话的句式是
生:判断句。
师:看似平淡的说出,实则隐隐刺痛了穆公的心,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的意思?
生:保存郑国的好处。
师: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这就是利益。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更有说服力。(及时总结)
师:其中有这样的词语,东道主,和行李。还有乏困。说出在文中的意思。(学生回答)(基本功)
师:先说坏处、再说好处,厉害有力的分析,层次有递进。我们刚才说,老头是的什么计?()(围绕核心问题,绝不放过)
生:反间计。
师:是啊,有了前面三层铺垫。反间计来了。反间计最好说你对别人是那样的好,而别人
生:对你是那样的坏
师:所以下一层意思是
生:揭示晋国的国君忘恩负义,人品很坏。
师:他怎么说的?读一读。
生:尝为晋军赐矣,
师:恩惠是用赐这个词,是上对下,说得秦国多有面子啊。而晋国的国君却(读的多细呀)
生:朝济而夕设版焉
师:看一下这句话的注解,朗读一遍。(学生读)
生:是说翻脸比翻书还快。
师: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呀,说到晋国,你自然会想到哪些成语?
生:过河拆桥
生:恩将仇报。知恩不报。
师:是啊,烛之武巧妙的从道德的高度品评他人。到此,该铺垫的都铺垫好了,水到渠成了。一句反问句破空而来(读一读),怎样读?(关键处)
生:情绪激烈。
生:很激动,义愤填膺。
师:厌的意思是
生:满足
师:这是宾语前置,
师:当时晋国还没有攻下郑国,而烛之武却说
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师:无限的夸张对秦国的危害,这里偏偏又不说秦国,西边其实就是秦国呀,这一把刀又扎入秦国君的心中。
我们可以想象,烛之武完全站在秦国的立场在痛斥晋国的种种不是,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还有将来,历史上的晋国是无赖的,今天的、还有将来的晋国将更无赖。后面紧跟着又一句反问,读一读。(总结恰到好处)
生:不阙秦,将焉取之?
展开余文
师:还是反问句,怎样读?(学生读)
师:读出气势,并且能引发对方的思考,你懂得。
这就是说话的水平,你不得不服。
师:言说的结尾如何结,也是对演说者的考验。
生: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师:图的意思
生:考虑
师:这里直接秦晋对立,水火不容,目的达到了。(言说的成果)
但语气还是那样的委婉谦卑,把拍板的权力交给秦国的国君。真好。真好。(还是说因声求气)
师:是言说的力量,多角度,层层深入、分析透彻、豁然开朗,这就是一位老人的智慧。这位老头,不仅是义士,勇士,还是智士。所以秦穆公只剩下一个表情
生:悦。高兴。心悦诚服。
师:厉害了,我的爷,就是OK,自然出现了剧情反转的一幕。盟郑。
师:盟郑后还有个小插曲,读一读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师:你能读出并揣摩晋文公的当时的心态吗(学生回答)
师:比如“吾其还也”四个字怎么读?(学生讨论,点到为止,无奈,但又理智,这是一代霸主的潜质)(就抓这四个字,然后拓展即可)
师:明人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借佚之狐之口定义烛之武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短短三百字左右的烛之武退秦师,通过朗读,因声求气,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家博弈之间的只存在永恒的利益,见识到了老人身上的义、勇、智, 还有一颗强大的爱国心。(点石成金)
小刘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苏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通过朗读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上《拿来主义》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我上《品质》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