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302
标签:
教学论文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网友来稿)
尤喜文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稳定中有变化,难度适中,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但个别题目的设计、个别题目的答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试题稳定中有变化。
在内容与结构上,今年的语文试题,与去年的试题大体相当;作文题仍采用话题作文题型,也
与2003年相同。但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试题也有一些明显变化。
在前六题中,增加了标点题。文言文翻译题题量略有增加,该题分数增加3分。第六大题一直是变化最大的一题,今年引入了对广告词和对联的考查。作文题虽然仍为话题作文,但用作引入的材料扩展为四则,四则材料均为名言,与以往有明显区别。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虽仍含有一个“与”字,但与去年“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去年是要学生思考并阐述“感情的亲疏”是否影响“对事物的认知”;今年则是要学生思考并阐述:是该相信自己,还是该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该既相信自己又听取别人的意见。去年的“与”表示一种关系,甲和乙的关系,甲影响乙 或甲不影响乙 。今年的“与”表示的是并列,把甲和乙并列在一起,你选择甲行,选择乙也行,二者都选同样行,因此,它不是一个关系题。看起来,话题中都含有“与”字,但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二、试题难度适中。
打眼看,试题难度不大;其实,学生得分并不容易。第一小题中,“炽热”的“炽”、“插翅难飞”的“翅”、“溘然长逝”的“溘”,就有一定难度。第二小题中“天随人愿”的“随”应作“遂”也有一定难度。有一位参加监考的小学老师,看了试题之后,坚持认为“天随人愿”是对的。如果不考虑这是成语,“天随人愿”也确实讲得通。这就有一定干扰度了。
第六小题D项语意不明确,但却不容易发现。“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1、发生了一桩杀人悲剧;2、这桩悲剧发生在普通家庭中;3、对这桩悲剧,这家的亲戚当中有着不解和议论;4、小莉的妈妈是爱她家里人的;5、亲戚们都坚信小莉的妈妈爱家里人。以上五点,考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是,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考生还应该能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说了前一句之后要接着说后一句?为什么说亲戚们相信小莉的妈妈爱家里人,他们对这桩杀人案不解?只有这样思考,考生才有可能想到,有两种可能:其一,杀人者是小莉的妈妈,但她是爱家里人的,大家不理解她为什么会杀害家里人 ;其二,被杀的是小莉的妈妈,但她是爱家里人的,大家不理解家里人为什么要杀她。但是,考生要考虑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一项的判定也有较大难度。
第十二小题A/D两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比较易看出;但对选B还是选C却难下决断。B项两句(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第二句中的“因”出自语文课本第六册,副词,作“趁势”解;第一句中的“因”,考生可能觉得理解作“于是”更好,但作“趁势”也似乎行。C项两句(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谢冤魂”是“戮讼者”的目的,但“超北海”不是“挟泰山”的目的。这一点非常明确,所以应该选C。
第二十二小题考长句改短句,应该说是很容易的题;但考生要能看出,原句中“等”字前面的部分包含于“等”字后面部分(前面部分为“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后面部分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还要能看出,加上“等”,前后外延相等,去掉“等”,后面的外延大于前面的外延。这样,考生才能发现,前面的部分是举例,改写时才会想到要加“例如”。如果老师讲过这个问题,这当然很容易;但如果老师没有讲过的话,就有相当的难度了。
三、个别题的设计、个别题的答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十八题的设计值得商榷。题目是这样表述的:“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命题者说是三幅画面,是三幅画面吗?本文中,茅盾先生并没有一板正经地描绘画面,而是把描绘画面穿插到谈心一样的叙述中,所以很难说到底有几幅画面,不过一定不止三幅。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画面组织到一起的?
第一个层面,河——高原——雪,这里面有一种内在逻辑:作者的目的是写西北,江南是陪衬,所以先写江南;江南水最出名,所以先写水(河);由江南的河联想到西北的河,是一种对比联想;写完西北的河,当然要写西北的高原,这是西北最大的特色;最后写雪。这中间有逻辑顺序,也有心理线索。
第二个层面,作者写河,淤黄泥沙中流着几股细水的黄河——马车涉水而过的乌鲁木齐河——学生卷起裤管徒涉的延水——夏季涨水时的延水,这里也有它的内在逻辑:先写干旱季节西北的河,这是重点,因为西北的河这时最有特色,同江南的河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写了黄河之后,还要再写乌鲁木齐河,还要再写延水;后写夏季涨水时的延水,这不是重点,但也要写,写了才全面地反映出西北的河。这中间的逻辑是由主到次。
第三个层面,作者写干旱季节西北的河,写了三条:从黄河写起,这是母亲河呀;最后写延水,这是作者走笔的归宿。这是由次到主。
总体上看,连接这些画面的线索是作者的思绪和想象。命题者可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复杂,要避开这种复杂,所以很牵强地说“三幅画面”,也可谓用心良苦。其实,命题者完全可以将不要学生说的话自己在题干中说掉,而将要学生说的话留给学生去说。这样,学生答题时,思维方向也比较明确。
第二十一题B项的表述也有欠严密。“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似应在“夏季涨水时”前面加上“西北地区河流”。同时,写“江南水乡的风貌和西北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是否“为了突出西北河流涨水时的气势”?这一点也值得商榷。
展开全文阅读
诗歌鉴赏题答案中后一句话有不准确的地方。答案全文为:“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从答案看,诗人打开信封补写,是由于见秋风起而思念家乡亲人,这与原诗并不吻合。原诗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很明显,“见秋风”是“作家书”的原因,是“意万重”的原因。“又开封”的直接原因是“复恐匆匆说不尽”,太匆忙了,好像还有没说完的话,所以又拆开来,还要补写几句。当然,之所以有这么多话要说,是因为“见秋风”,所以这也是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而答案没有揭示这一点。
作者邮箱: SUN376WU126.COM
标签:
教学论文
2004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残缺是一种美吗?(网友来稿)
下一篇:
趣味语文30篇(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