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63  2017-05-03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知识与技能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重点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

      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朗读法、导读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文件、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鲁迅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选取了鲁迅的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的生活片段来表现鲁迅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

      2.初步感知: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1.细节赏析,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走路很轻捷,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3)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与朋友相处的融洽、愉悦可见一斑。

      (4)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鲁迅先生也有幽默风趣、可爱可亲的一面。

      (5)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严格要求,同时又深切关爱。


展开全文阅读
      (6)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

      这个细节展现了鲁迅先生实事求是的一面。

      2.课文记叙了一件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似杂乱,但有一条情感上的线索贯穿全文。请你找出本文的线索。

      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

      3.深入探讨,回味悟旨。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青年人和热爱祖国、勤勉工作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

      4.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看?

      (1)文中撷取凡人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平凡中伟大的特点,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2)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3)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片段一(1),明朗的笑声。开篇直接描写,别具一格。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便跃然纸上。

      2.片断二(2),写鲁迅先生走路轻捷快速。

      3.片断三(3~13),写作者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

      4.片断四(14~17),鲁迅先生开玩笑。

      5.片断五(18~23),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也乐观起来。

      6.片断六(24~26),写鲁迅先生关心、帮助青年。

      7.片断七(27~30),写鲁迅先生对随意使用校样纸不以为意。

      8.片断八(31~34),写许先生的忙碌,侧面表现鲁迅先生的生活。

      9.片断九(35~40),写看电影。

      10.片断十(41~42),写鲁迅先生的休息。

      11.片断十一(43~54),用白描手法描写了鲁迅先生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12.片断十二(55~60),写吃鱼丸的事情。

      13.片断十三(61~63),写鲁迅先生包书也要包到整整齐齐。

      14.片断十四(64~67),写鲁迅先生拼命工作,无暇休息。

      1.语言朴实。

      文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2.详略得当。

      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琐事,有详有略。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神情姿态:乐观爽朗,平易近人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工作习惯:不同寻常,忘我精神休闲娱乐:幽默风趣,童心未泯日常琐事:严谨认真可亲可敬热爱感念

      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其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萧红与鲁迅先生有很深的情意,更主要的是因为萧红善于撷取生活琐事,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这些能力,也正是我们学生在写作中所欠缺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体会萧红散文创作的技巧,并力争学以致用。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我采用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认真探究,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课堂上往往顾及不上,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往往也是经过教师预先设定的思路来解决的,因而难免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嫌疑,这也是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下一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