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65  2017-05-14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梁衡《夏》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色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古人云:“春游芳草地,夏赏碧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从前面我们阅读过的三篇美文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今天,在这金黄的秋季,让我们再次领悟夏日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 学习阅读梁衡先生的佳作《夏》。

或:

在朱自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在老舍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那么从梁衡的笔下,我们可以领略到夏的什么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当代作家梁衡写的一篇散文《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

要求:1、朗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准字音, 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课件展示)

2、思考: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你从哪些画面中读出了夏天的这些特点?作者表达了对夏日怎样的感情?

万物蓬勃生长  太阳烘烤   麦浪翻滚   热风浮动   暑气蒸腾   农民辛勤劳作  

(活动方式:朗读---思考----交流---评价。)

教师小结:这篇散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日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板书。 

夏  

              

景美           人勤  

(热爱)       (赞美)  

(紧张、热烈、急促)  

三、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喜欢的语段或句子,画出关键字词,写出旁批评点。(可小组合作)在朗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师生互动,与文本对话,交流展示。)  

2.教师示例。

作者为什么把夏日比喻成“炉子上的一锅水……沸腾一样”?从那些语句可看出夏的沸腾?(结合课后第一题)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经非常鲜明。课文第二段里的主要内容就是描写这“沸腾”的景象。有直接描写,有间接描写。

3.结合语境体会,如“烘烤”、“涌”二词的妙用。

(学生结合课后二题自主合作分析。)  

明确:“烘烤”能让人感到太阳温度特别高。“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准确形象。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出自己对夏日的独特感受

(生生交流。)  

五、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通过认真研读、品味, 我们感悟到了作者对夏充满了喜爱和赞美之情。同学们正处在这样的一个人生黄金季节,应激情飞扬,在紧张、热烈、急促的青春旋律中,开创未来美好的明天。

六、作业  

对本单元“多彩四季”内容进行整合训练。

【资料宝藏】  

1.描写夏天的古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2..《夏之绝句》(简媜)  

春天,像一篇举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已有许久,未曾去关心蝉声。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嘶哑的秘密声……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 

于是,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学史课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突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多惊讶!把我整个心思都吸进去,就像铁沙冲向磁铁一样。但当我摒弃凝神正听的起劲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同的全都住了嘴,这蝉,又吓我一跳!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捆的紧紧的,突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松了绑,于是我的心就毫无准备的散了开来,如奋力越向天空的浪头,不小心跌进沙滩。 

夏天什么时候跨进了门槛我竟然不知道!? 

是一扇有树叶的窗,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画,当然更活泼些。风一泼过来,它们就“刷”的一声晃荡起来,我似乎还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风是幕后工作者,负责把它们推向天空,而蝉是拉拉队,在枝头努力叫闹。没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同年,我的小童年。因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同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 

首先捡到的是蝉声。 

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而是捉蝉。小孩子们总喜欢把令他好奇的东西都一一放到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时一二年级小朋友才有的优待,可见我那时还小。上学时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常常遮掉大半个天空。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多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 


展开全文阅读
你能想象一群小学生,穿卡其短裤,戴着黄色小帽子,或吊带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紧带贴在脸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书包搁在路边,也不怕掉进河里,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脚上一脚下地直往树里钻的那副猛劲吗?之因为树上有蝉。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了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千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阵浪。“抓到了!抓到了!”有人在树上喊。下面的人赶快打开火柴盒把蝉关了进去。不敢多看一眼,怕它飞走了!那种紧张就像天方夜谭里,那个渔夫用计把巨魔骗进古坛之后,赶忙封好符咒不敢去碰它一般。可是,那轻纱般的薄翼却已在小孩们的两颗太阳中,留下了一季的闪耀。 

到了教室,大家互相炫耀铅笔盒里的小动物——蝉、天牛、金龟子。有的用蝉换天牛,有的用金龟子换蝉。大家互相交换也互相赠送,有的乞求几片叶子,喂他铅笔盒或火柴盒里的小宝贝。那时候打开铅笔盒就像打开保险箱一般小心,心里痒痒的时候,也只敢凑一双眼睛开一个小缝去瞄几眼。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呱啦呱啦的讲,我们两眼瞪着前面,两之手却在抽屉里翻玩着“聚宝盆”,耳朵专心的听着金龟子在铅笔盒里拍翅的声音,愈听愈心花怒放,禁不住打开个缝,把指头伸进去按一按金龟子,叫它安静些,或是摸一摸敛着翅膀的蝉,也拉一拉天牛的一队长角,看是不是又多长一节?不过,偶尔不小心,会被天牛咬了一口,它大概颇不喜欢那长长的扁扁的被戳的满是小洞的铅笔盒吧! 

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里来,但是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然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整个夏季,蝉声也没少了中音或低音,依旧是完美无缺的声音。 

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有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再唐诗选,不在宋词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的收住声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好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声是有翅族的隐士吧!高据树梢,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这透明澄净起来,有一中“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蝉。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的相距在树阴下,闲散的歇着它们的脚。拉拉杂杂的,它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浪声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我喜欢在黄昏一面听蝉声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越来越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后退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的。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时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

顾宏云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梁衡《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秋颂》教学设计
下一篇:《送东阳马生序》逐句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