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阅读:1419 2017-07-01
标签:
作品赏析
《雨巷的丁香》《远处的青山》美文27篇简介(作品赏析)
雨巷的丁香
1.《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以及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伤感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不要这样盈盈的相看》
《不要这样盈盈的相看》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写给自己第二任妻子杨静的。于1927年12月发表于《莽原》。面对伤感的女子,诗人反复的温存话儿终于打开了一扇哭泣的心窗。没有烦闷,暴烈与喧哗,细致温存的话语衬托出了诗人宽厚仁慈与安静的形象,显示出了诗人柔情的一面。
3.《我的恋人》
《我的恋人》是戴望舒写于1928年,收录于1929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中的一首爱情诗。它是诗人戴望舒写给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的。作为一首初恋情诗,“我的恋人”在诗人心中是一个羞涩的恋人,也是诗人初恋时一种羞涩感情的表现。
4.《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写于抗战时期的一首诗,作者似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又似乎等待着什么。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使人在感受清新的雨后村景时,又感受到诗人暗藏的深意。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节奏感。
5.《对于天的怀乡病》
《对于天的怀乡病》是昭示戴望舒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的一首诗。身处繁华都市,身边人潮汹涌,车流如织,但作为一个对乡村文明念念不忘的怀乡者,热闹是别人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此诗以独特的表现方法,体现诗人渴望回返精神的宁静世界。
6.《致萤火》
《致萤火》是一首“高度个性化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戴望舒先生情感处置方式,那就是“殉”。 “一双纤纤小手为我轻披上薄被”这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温馨场景。此诗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由一个个故事片构成,几个片段串联,节奏韵律与“情感的变异”结合得很好。
7.《夕阳下》
《夕阳下》是诗人由现实的夕阳西下触动心灵,用心给读者描绘出的一幅感情丰富的图画。在淋漓尽致的表现夕阴的美时,幽山荒冢和幽夜将诗人的孤寂、伤感具体化。大量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情感表达不在形式上刻意雕琢。
8.《过旧居》
《过旧居》是戴望舒的第二任妻子杨静移情别恋向其提出离婚,戴望舒在回首屡爱屡挫之情,怀念曾今拥有穆丽娟之时,诞生在其笔下的一首诗。诗人将被剪碎的片段用文字串联起来,明朗、清晰,传达着诗人真切的感受,可谓人眼到心到,并用细致的观察和写诗的白描,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深深回望。
9.《独自的时候》
《独自的时候》,这首诗中一幅一幅的画面,映衬出一个在孤独的梦中抽着烟的人。诗人戴望舒以两组对立的意象相互映衬,一边是笑声、梦、音乐,白云等把握不定的东西,一边是稳固不变的物象木器、烟斗等,形成了诗歌的张力。
10.《乐园鸟》
《乐园鸟》是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凝结着“寻梦”情节的一首诗。诗歌借助想象中来自天上的乐园鸟表达对失去乐园的眷恋是很有创意的,乐园鸟也象征着品德高尚、永恒探索的形象。也是诗人满怀热情,憧憬美好人生的象征。
11.《等待》
《等待》是在日本侵华,全民抗战时,身陷狱中,面临酷刑和死亡戴望舒写于1942年4月24日的一首诗,与前期诗作的灰颓,低沉相比,诗人大彻大悟了生命的真义。这首现实主义诗歌,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以一个个体的境遇映射了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精神。
12.《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是一首血与泪的诗歌,是诗人戴望舒对黑暗的控诉,对光明的企盼。祖国在灾难中,诗人在灾难中,诗人为中国的灾难而痛,为那些牺牲的勇士而痛,浓浓的爱国之情在字里行间流露。
13.《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戴望舒在日寇的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1942年4月诗人在香港参加抗日运动被投入狱,这首诗一方面从实处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描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寄托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
14.《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是诗人戴望舒创作历程中又矗立起的一个新的纪念碑。诗人通过具象的描述和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情感变成了有生命有丰富精神世界的“老朋友”,使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涵盖意义,可以唤起无数读者情感共鸣。开创了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一代诗风。
15.《印象》
展开全文阅读
《印象》这首诗有一个焦点,就是推理。诗人戴望舒从诗的第一节到最后一节“印象”到底是什么,源自哪里,去向哪里都是在雾里云里。只是笔端游走,读者仿佛是被诗人带着去旅行。
16.《寻梦者》
《寻梦者》是诗人戴望舒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贝”中的故事。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告诉人们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付出一生追求的艰苦,整首诗有节奏的匀称美,也有感情跌宕之美,是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17.《秋天》
《秋天》是典型的触景生情小诗。戴望舒以辽远的秋天为背景,给读者展现出了两幅画。一是美丽牧羊女,一是忧郁的诗人。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的是一种情境,似是说秋天,实是表现诗人心中一种失望的情感。语言凝练,形象鲜明。
18.《游子谣》
《游子谣》是发表在戴望舒苦闷彷徨期的一首诗,写的略带伤感,但又有几分温馨清丽。是他在继续坚持人生探求与面临无法摆脱的茫然时复杂情感的流露。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19.《路上的小语》
《路上的小语》是诗人戴望舒载于1928年9月《无轨列车》上的一首情诗,诗歌可以说是诗人与诗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曲折而徒劳的爱情酿造的。诗人以对话的形式将对恋人真挚的感情表现出来,非常自热清新,也是戴望舒忧郁情诗的开始。
20.《眼》
《眼》是戴望舒写于1936年的一首诗。全诗洋溢着诗人对爱情的热情和赞美,诗人把爱情看作人生价值的实现,唯有爱才能使生命完整充实。诗中所蕴含的自然客体与个体互为区别,但又共为一体。
远处的青山
1《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百年祭》是1927年萧伯纳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一篇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纪念散文,文章用热情的笔触写出了贝多芬倔强,反叛个性及其音乐创作特点,思路清晰,情感丰富,在当时具很高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2.《论求知》
《论求知》是英国的政治家、哲学家、语言大师培根的佳作,文章用警譬的语言,简洁而又表意透彻,并且运用了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修辞手法及举例论证,引证等论证手法。来论证阐述对学问的态度,鼓励人们去求知,在塑造人格,弥补精神缺陷,注重人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自然》
《自然》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所作。游山赏水,总会使人想到自然的美的问题,但自然美是美的难题,歌德承认美的客观性,他认为“美是有自由的完美境界”, “美者自美”他的美更接近于今天的生态美。歌德的自然美论对当代人类社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流亡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蔑视世俗观念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当时启蒙运动时期对自由的提倡与号召,对唤醒人的自由心灵的感召力有很大的作用。
5.《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是出自法国作家蒙田《随笔集》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判断告诉我们:生命是不尽平衡的无规则变幻的运动:死亡是生命中必有的部分,其必要性不亚于生活;生命越是短暂越会倍加珍惜,用生活的状态创造生命的价值。这篇富哲理性的散文揭示出生命的独特性。作者所提出重视人的自由、幸福、本性是思想宝库里的瑰宝。在当时社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价值很高。
6.《远处的青山》
《远处的青山》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篇抒情散文。是20世纪英国散文史上的杰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章从贴近生活,抒写自我,精心构筑,善于表述等几方面分析研究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给人以魅力无穷的奥妙。
7.《要生活得写意》
《要生活得写意》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代表蒙田的佳作。文章语言平易晓畅,不假雕饰,写的亲切活泼,妙趣横生。是作者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写照,同时此文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告诫,在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注视及人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对人文主义的提倡方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标签:
作品赏析
雨巷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要生活得写意》课文原文
下一篇:
蒙田《要生活得写意》阅读题与答案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