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现代文阅读
阅读:648  2017-07-07
标签:现代文阅读
敌与友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真理的。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营长!”李全入了伍。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子打平。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侦探回来报告张村长:张荣回来了。可是,他搀着李全,走得很慢!

      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两村长的心中象刀剜着一样。那株杨树是神圣的,在树的五十步以内谁也不准打架用武。

      第三次报告:李全躺在树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张荣还坐着,脸上身上都是血。

      两村长撑不住了,对大家声明要去看看那俩坏蛋是咋回事,绝对不是去认儿子,他们情愿没有这样的儿子。

      他们不愿走到杨树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来保护他们,虽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险的。两个老头子不约而同来到杨树附近,谁也没有看谁,以免污了眼睛,对不起祖先。

      张荣看见父亲,不晓得怎好地叫了一声“爹”,而后迟疑了一会儿用同样的声音叫了声“李大叔”!

      李村长没答声。张村长的胡子嘴动了动,眼里冒出火来,他觉得这声“李大叔”极刺耳。

      张荣看着父亲,毫不羞愧地说:“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我把李全拖了回来,他的性命也许……反正我愿把他交到家里来。在他昏过去以前,他嘱咐我:咱们两村子得把仇恨解开,现在我们两村子的,全省的,全国的仇人是日本。在前线,他和我成了顶好的朋友。我们还有许多朋友,从广东来的,四川来的,……都是朋友。凡是打日本人的就是朋友。爹!李大叔!你们说句话吧!咱们彼此那点仇,一句话就可以了结。为私仇而不去打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住了!”

      二位村长低下了头去。

      李全睁开了眼,看明是父亲,他的嘴唇张了几张:“我完了!你们,去打吧!打……!”

      张村长豆大的泪珠落在李全的脸上。而后拍了拍李村长的肩:“咱们是朋友了!”

      (一九三八年七月《抗战文艺》第一卷第十二期,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交代了张村李村的狗猫水火不容,形象地点明两村的敌对关系,语言幽默,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B.张村村长的儿子当了排长,而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李村村长的儿子也没有一官半职,这使得李村在与张村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

      C.两村的村民不关心中日战争,甚至盼望日本人能为自己消灭对方,但他们在心里也恨日本人,这为小说结尾两村的人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D.张村和李村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两个村长迂腐守旧、顽固狭隘,化解他们两人的矛盾才是改变张村和李村敌对关系的关键。

      E.小说结尾借张荣和李全的话点明了作品的主旨,意在表明两村的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应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

      (2)张村和李村的敌对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请简要概括。

      (3)小说标题“敌与友”有什么寓意?以此为题又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答】试题分析:


展开全文阅读
      (1)A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错,应为引出下文;B项,“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表述有误,是去当兵的没有一个当排长;“一直处于下风”于文无据;D项,张村和李村的人冲突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两村的村长之间的矛盾是村民矛盾的集中表现,而非主要原因,因此也就谈不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概括回答两村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事实上就是把能反应化解矛盾的故事情节概括出来.两村关系最终的化解是因为日本的侵略,这侵略唤醒了双方,在找信息句时,要从这个方面入手.从文章内容来看,李全去当兵时,两村人的矛盾都是非常激烈的.但当“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他们开始有了共同的目标.“张荣回来了.可是,他搀着李全,走得很慢”,开始打破两村世代的仇恨壁垒;“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在前线,他和我成了顶好的朋友”“为私仇而不去打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住了”“二位村长低下了头去”说明两位村长受到了感召,明白了什么才是眼前最关键的事情.“张村长豆大的泪珠落在李全的脸上”“而后拍了拍李村长的肩:‘咱们是朋友了!’”至此,两村的矛盾被化解,他们放下仇恨,成为了朋友.

      (3)这道题有两个问,一是标题的寓意,而是标题的作用.所谓标题的寓意,也就是标题最深刻的内涵.标题“敌与友”是指敌人与朋友.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敌”既指两村人世代为敌,又是指侵略者日本.“友”则指的是李全和张荣是朋友,同时也是指两村化敌为友.由此可知,“敌与友”寄寓的应该是面对国难,大家应该放下私仇,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思想主旨.分析标题的好处,则要从思想主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读者感受四个角度入手.从全文来看,文章始终是围绕着敌友关系来安排的材料,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故事情节.从读者感受角度来说,这种有矛盾的标题,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思想主旨来说,标题本身阐明了文本思想,揭示了文章主旨.

      答案:

      (1)C、E

      (2)①几个学生的演讲使两村人都恨日本人;②张荣和李全相互搀扶归来打破了两村世代的仇恨壁垒;③他们在战争中成了生死之交,两位村长受到感召;④张荣的讲述让两位村长都认识到民族的仇恨、家族的危机;⑤李全的死让双方彻底放弃了仇恨.(每点,答出任意四点给满分)

      (3)寓意:“敌”既指张、李两村世代为敌,又指日本侵略者;“友”指两村村长的儿子成为朋友,又指张、李两村化敌为友.“敌与友”蕴含作品主题.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人应舍私仇而赴国难,表达了全体中国人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主旨.

      好处:①构成矛盾冲突,吸引读者阅读.②题目暗示情节,小说是围绕张、李两村敌和友关系的转化来展开的.
标签:现代文阅读 敌与友 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富贵不能淫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梅执礼,字和胜。大司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