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56 2017-07-20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 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重点难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 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 学过程
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
1、 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
2、 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81——1936,先后在南 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肺病,55岁。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一共10篇。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基本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 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
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 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 却严 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 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 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 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5、 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 的还击、痛斥;
三、赏析片断 写出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 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