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案例
阅读:580 2017-08-27
标签:
教学案例
高二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细节成就经典——肖培东《沙之书》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
张雪莲
《沙之书》是一篇我没有教过,甚至没有读过的课文。听说这次肖培东老师要讲《沙之书》一课,听课前一晚,我特意从手机上搜索到这篇课文,读毕,觉得要在短时间 内给这篇课文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于我而言是有些困难的,于是便在心里期待着——肖老师要怎样解决这块难啃的大骨头。
以下简单记录肖老师的课堂流程,供我们学习参考。
沙之书
01
听 过很多名家的课,感受过各种方式的导入语,渐渐觉得好的导语其实并不一定要排比、对偶连用,有美若珠玉的华丽辞藻修饰,反而是那种接地气的、口语化的语言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肖老师的导语就属于后者,他说:“孩子们,这两天咱们绍兴的天气真的很热,我们教室里也是很热,而我们还要坐在这里上语文课,这其实就 是告诉我们,学习语文始终应该是火热的!”
肖老师把人们不愿意接受的炎热天气巧妙引入课堂导语,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一下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更强调理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02
肖 老师问孩子们:“《沙之书》这篇课文读过了吗?”孩子们回答:“没有读过。”“那就开始读吧!”肖老师说,“读的时候画出觉得有意思的语句。”《沙之书》 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往往通过幻想,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主题。因而,孩子们理解起来会吃力一些,阅读速度自然就慢。约摸七八分钟后,肖 老师问:“读完了吗?”大部分孩子表示没读完。“那就继续读吧!”肖老师说。
这样的课堂,不走过场,不以老师自己的预设为重点,而把学生的接受放在第一位。
03
各自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大多数孩子表示:这篇课文的文字内容并不深奥,但却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自己没有读懂。肖老师显得很兴奋,似乎他正期待着孩子们这样的阅读结果,他说:“这就对了,文章不厌百回读嘛!”
课堂预设的成功,背后是老师备课时对学情的准确把握。
04
这 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肖老师请孩子们用词语填空的方式概括自己的理解。每填出一个词,都要说出其原因,并用朗读原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有孩 子说,这是一本“可怕”的书。老师立即指导:觉得可怕,就要读出可怕的味道,建议语速放慢一点读,来,我们一起读:“夏季已近尾声,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可 怕的怪物……”
“文章不厌百回读”的课堂从这里开始了。
05
进一步推进:“小说里面是怎么写这本书的?”
“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无穷尽,无限。”
“对,无限这个词可以概括它的特点,用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这是老师引着学生进入文本了,不着痕迹地徐徐向主题靠近了。
06
“这 是一篇虚构的故事,作者是怎样将它趋向合理化的?”有学生说,小说用了很多真实的人名、地名,如约翰•威克利夫版、奥尔卡达群岛等。老师马上补充:“再看 看这本书放在了什么地方?国立图书馆,这其实就暗扣博尔赫斯的生平经历,他曾经就在那里当过图书管理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尽量用生活真实的细节来增 加小说的真实性。”
语文的学习不光有阅读,还应有思考与创作,这里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写作创作方面的知识渗透。
07
还有哪些地方觉得有真实感?(作者选取了一件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卖书讲价,小说当中买卖双方的言行写得就跟生活中一样。其实这是一种攻心计,买家和卖家的心理对比,一方想要打折,一方想要把价格卖得更高一点)
这 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最亮点,老师要求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语调、语气表达出对这段文字理解。各种朗读方式(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全班 同学对读等)的呈现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在整个朗读过程中,老师时时有指导,时时有范读,时时有点评,比如老师对一个孩子做指导:不能读得太快,你要装出很 淡定的样子,这样才符合买书与卖书时候的那种场景,语言神态都要逼真!
08
生 活中有和“沙之书”相似的东西吗?“宇宙”“鬼神”“海洋”“知识”“时间”“生命”是学生给出的答案,还有学生回答“实在想不出”,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 赞扬说,又补充:虽然“沙之书”不存在,但是生活当中有与其一样的东西,“沙之书”隐喻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己力量、神 秘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数的金钱、无法挽留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浩瀚无穷的知识、让人身心俱疲的爱情……
走过层层的铺垫,原来谜底在这里揭晓,文章的主旨这样点开。
09
展开全文阅读
你是怎样理解小说中的虚构的,如果故事让你来写,你会怎样结尾呢?大多数孩子表示愿意放弃这本书。老师总结:个体是无限的,虚构就要符合大众的心理。我们还要用我们真实的声音读出真实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这本书就在眼前一样。
老师将“虚构”这一专业术语浅浅引入课堂,并做了“虚构与真实”的辨析,又一次从创作的角度给了学生点播,继续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10
《沙之书》的主题如果用《兰亭集序》中的话来说,你觉得哪一句话比较适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亦犹博尔赫斯视今天的我们。所以古今中外,面对无限,很多心理都是相通的,因为我们都要面对人生命运的《沙之书》)
本节课之前,有老师正好讲了《兰亭集序》一课,肖老师智慧地将两节课内容链接到了一起,“温故而知新”的同时,又从侧面告诉孩子们,知识不是一个个断开的点,看似古、今、中、外没有一处相同的两篇课文,却有想通的地方。
总体而言
肖老师的这堂课整体脉络清晰 ,他不急于一开始就点明文章主旨,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一点一点自己剥开“洋葱”,最终,“沙之书”的含义不言而喻。
肖老师的课堂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是贯穿始末的。这点醒了与会的很多老师:不仅诗歌教学可以把朗读设计作为重点,就连记叙文,哪怕是经常被我们疏远的说理型的外国小说也可以有精彩的朗读设计。
肖老师的课堂没有华丽炫眼的环节,却注重局部细节的锤炼,他把每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环节做得精细化,把每一次师生的对话都落到实处,这就是所谓的细节成就经典吧!
多听肖老师的课,多听名家的课,跟着他们学上语文课。
【作者:张雪莲,甘肃省兰州市二十七中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兰州市骨干教师,多次被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办公室聘为命题专家并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主编语文配套练习多册,参与编写《华夏文明在甘肃》《健康成长》《中学生古诗文诵读经典》等地方课程教材。】
侯晓旭
标签:
教学案例
高二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细节成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我说——肖培东教学随笔
下一篇:
中考总复习笔记(7)作家作品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