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23  2017-09-06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黄鹤楼》导学案
 教师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著名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二、背景介绍

      此诗系崔颢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游览观光时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及所生的联想,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萋萋(     )    鹦鹉(          ) 

      2、解释词义。                                    

      历历:   

      萋萋:   

      乡关: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特点?

      3、尾联中的“烟波”一词妙在哪里?

      合作交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检  测  案

      理解性默写。

      1. 《黄鹤楼》中抒发怀乡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鹤楼》中的颈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                 。

      5.《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                          。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古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难点: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展开全文阅读
      预习•导学:

      1、

      qī      yīng  wǔ  

      2、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

      1、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2、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3、“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合作交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检  测  案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八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使至塞上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