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06  2017-09-10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七上《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作品简介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

      水何澹澹(dàn  ):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 cāng ):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 sǒngzhì  ):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 sè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展开全文阅读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

      (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感。

      (2)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3)“日月之行”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4)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点拨: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6.背诵全诗.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知诗人(查阅资料)   

      1、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 。有“  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2、创作背景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言绝句。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天宝初年,李白在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二人便有密切的交往。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从天宝三年就离京漫游的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便写下了此诗,从远道寄给他,表达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二)、解诗题   

      1、闻:听说 。   2、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左迁:降职。   4、龙标:诗中有两处。①诗题中指地名,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②诗句中指代王昌龄 。 

      解题:体裁:七言绝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就是 :听说王昌龄降职为龙标县尉,写下了此诗,从远道寄给他。

      (三)、诵诗句  

      1、范读或者听录音。

      2、划分并读准节奏——诗句节奏,可从音节(完整词语)或者意义上(意思不可分割)把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懂诗意

      1、杨花:柳絮。     2、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声哀婉凄切。

      3、龙标:指代王昌龄    4、与:给

      译文: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暮春时节,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县尉,已过五溪。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让它 随风伴送你到夜郎西吧。

      (五)悟诗情   

      1句:写景,为什么专写杨花和子规啼叫? 

      点出闻讯的时节正值暮春,“杨花”落尽,“子规”哀啼,创设了飘零离恨之感。

      2句: “闻道”,表达了一种闻知朋友讯息 ( 不平和悲伤 )的心情。“过五溪”,足见迁谪之( 远 ),道路之( 艰),说明被贬的地方是蛮荒之地。 

      明确:1、2句未写悲痛之情,但已显示悲痛之情。这是诗句背后的东西,是读出来的。3、4句:抒情。寄情明月, 随风传送。以奇特的想象,表达深邃的意境,抒发对朋友真挚思念和关切。 

      四、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诗歌《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展开余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

      一、《次北固山下》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3.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4.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a、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5.背诵全诗.

      二、《天净沙 秋思》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

      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

      提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学生闭目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

      4.背诵全诗.

      三、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次北固山下》、《天净 沙秋思》。

      2.完成课课练的练习。

      附:板书设计

      一、 水   山岛 

      实景   树木 百草  

      观沧海  秋风 洪波  博大胸襟

      日月 

      虚景   星汉

      二、客路青山 

      观 行舟绿水 

      潮平岸阔 

      次北固山下   风正帆悬   思家

      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想      归燕洛阳

      三、写景:飘零离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抒情:思念、关切

      四、 景   凄凉冷清 

      天津沙 秋思   游子思乡

      情   断肠人在天涯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七上《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