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0  2017-09-16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自主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2、熟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语新课(2分)赏析:(张岱《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提问你觉得这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这样一个看上去几乎一事无成的人,他却能身兼诸君之长,成为了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这个人就是张岱。有人说,没有看过西湖冬景的人,看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够了,也有人说,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百读不厌,诵读之,品味之,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张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名篇《湖心亭看雪》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1分)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自主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生预习,初步感知文意(6分)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教师也可预设重点字、词、句全班解决。

      (四)品读文本(25分)

      1.指名学生朗诵全文,说说他读的如何?(师生简评)

      2.女生读,明确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

      教师乘势设疑是否要让张岱改改。

      3.全班齐读,明确要求: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

      (“痴”)

      4.理解痴意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自由朗读,讨论,找出张岱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呆气。

      a. 傻,无知:~人说梦。~钝。~愚。白~。

      b. 精神失常,疯癫:发~。~癫。

      c. 入迷,极度迷恋:~心。~情。

      d. 谦辞,白白地:~长(zhǎng )(说自己白白地比对方大若干岁)。

      “痴”,是疯癫。这种疯癫,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句子回答。

      (1)“痴行”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

      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

      (可有类似“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想象)

      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2)“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生读,有感情地读,说说此景异在哪里。

      教师提示:

      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

      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

      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展开全文阅读
      教师明确: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体摘要显示: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白描手法的运用:例如: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3)“痴心”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这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之中却出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湖心亭上居然还有另外两个痴人!见到张岱,这两个痴人很是激动啊,来,把他们的激动朗读出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思考:1、“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说看。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2、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态?(指名学生扮演)

      (彼此彼此……)

      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却不留电话、地址、QQ号,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因为他是一个追求一种超凡脱俗,雅情雅致的人。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4)“痴情”看到这样美好的景物,遇到这样的人,同学们思考一下,文中的题目为何不“湖心亭赏雪”而用“湖心亭看雪”呢?

      (补充介绍张岱理解作者的情感:张岱,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对明王朝有着深厚的感情。明王朝灭亡后,他毅然拒绝清政府让他入朝作官的邀请,入山写书,以此终老。崇祯五年,明王朝虽然还没有灭亡,但已经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了,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张岱,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心事重重,他在为他热爱的国家担忧啊!)

      这样的张岱,在天寒地冻半夜三更起来到还是想赏雪的吗?他想干什么?明确: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哪里是来赏雪的?他是半夜起来散心的!

      我们终于明白在题目中他为何不用“赏”而用“看”了。他想用这个“看”字,让我们看到他对故国的一往情深在一开篇就跃然纸上;他想用这个“看”字,让我们看到一个虽然不是朝廷命官,却有着比朝廷命官更为自觉地民族意识的张岱;他想用这个“看”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在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里的那种不一般的“痴”,在这种“痴”中还有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3、现在,同学们知道“张岱心中有寒冰”的谜底了吗?

      (五)练习拓展(3分)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较它们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或者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认他为知己吗)

      (六)小结: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齐背课文声中结束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为话题,课后练笔。

谭义专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蓝蓝的威尼斯 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部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