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001 2017-10-15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顺昌县大干中学 石晓兰
《春酒》设计理念:
《春酒》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前三篇课文,展示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春酒》一文,琦君用温婉细腻的笔致,营造出一片浓浓的思乡之情,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道地家乡味。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心放品味细节,感受文中的思乡之情和道地家乡味上。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为:品味文中浓浓的思乡之情,感受家乡的温暖,祖国的温暖。《春酒》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构思精巧,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思乡”这个焦点上,使这篇散文凝练、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所以,我将教学重点设计为: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道地家乡味中的香甜味、人情味和快乐滋味。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生动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竞赛机制,并准备香甜的蜂蜜水作为奖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新课后,设计四个问题:1、春酒是谁酿的?2、春酒是琦君和谁一起喝的?3、春酒是什么时候喝的?4、春酒让人回味,为什么不自己动手酿造呢?引出母亲、邻居、酬谢、新年、童年和道地家乡味,将课文的几个片断提炼出来,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围绕这五个方面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深入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将阅读和朗读、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春酒》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训练,圈点勾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八年级的学生掌握地较好,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朗读水平不高,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写作水平仍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字词,品味思乡之情。
2、品味文中的细节,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圈点勾画,认真品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并品味细节。
2、朗读法,还原课文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境,深入感受文中的道地家乡味。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的细节。
4、激发学生的生活体经验,创设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浓浓的思乡之情和道地家乡味,感受家乡的温暖,祖国的温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道地家乡味中的香甜味、人情味和快乐滋味。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生动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绘本,捧春酒。
外出旅行的弗洛格可怜巴巴地坐在那里,他生病了,得了什么病?(得了思乡病)。当老鼠说,我们回家吧,弗洛格立刻来了精神,飞快地跑去,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为什么?(因为快要到家了)他说广阔的世界太美了,可还是没有地方能像家一样!弗洛格是幸运的,因为想家就可以回家。同学们有过离家的经历吗?有过想家的感受吗?想家的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回家)你们可以回家吗?(可以)恭喜你们,你们和弗洛格一样是幸运的,因为想家就可以回家。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份幸运,比如琦君。离开家乡的琦君,在《乡思》中写道:“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思乡却不能回家,琦君以细腻温婉的笔致,把思乡的深情,酿成浓郁的春酒,邀请我们一起品尝!琦君是谁?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春酒》。
首先,我们通过预习解决第一个问题:琦君是谁?请小组展示学案完成情况,PPT展示关于琦君的资料。
谢谢同学的精彩分享,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琦君是浙江人,1949年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家,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春酒会是一杯什么样的酒呢?(思乡的酒)一片思乡之情,都倾注在笔端!
请同学们捧起《春酒》,轻声朗读一遍。
(借浅显生动的绘本导入思乡的主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情境,获得阅读的乐趣。)
二、读课文,识春酒。
轻声朗读《春酒》,思考以下四个问题:(在文章中做圈点勾画)
1、春酒是谁酿的?(引出母亲)
2、春酒是琦君和谁一起喝的?(引出邻里融洽。)
3、春酒是什么时候喝的?(一年为范畴,是新年,引出新年,一生为范畴,是童年,引出童年,事件的范畴,是起会时表示酬谢喝的会酒。)
4、春酒让人回味,为什么不自己动手酿造呢?(引出道地家乡味)
引导学生朗读,“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读出挑剔的语气,感受春酒的家乡味。
引导学生朗读,“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读出淡淡的忧伤,感受思乡之情,引出道地家乡味。
小结:春酒是母亲自己酿的八宝酒,是童年琦君在家乡过新年时,和邻居们一起喝的美酒,也是起会时表示酬谢的会酒。一杯春酒承载着一片思乡之情,飘散着浓浓的道地家乡味。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由4个问题引出母亲、邻居、酬谢、新年、童年和道地家乡味,将课文的几个片断提炼出来,简单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意。为品春酒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五个方面细细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三、赏课文,品春酒。
春酒是母亲自己酿的八宝酒,是童年琦君在家乡过新年时,和邻居们一起喝的美酒,也是起会时表示酬谢的会酒,一片思乡之情,化成一杯春酒,飘散着浓浓的道地家乡味。
“道地家乡味”让我想起一首短诗:“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初读此诗,我颇感困惑:那些年,在家乡生活的那些人,发生的那些事,飘散着那么浓郁的道地家乡味,怎么会小呢?细读《春酒》,我才明白,家乡真小,小在细节,小的是那些家乡人和事的富有情趣的细枝末节,琦君就善于抓住这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春酒中蕴含的道地家乡味!
展开全文阅读
接下来,我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一起品析,琦君怎样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道地家乡味.
围绕那些年,在家乡生活的那些人,发生的那些事,我们从母亲、邻居、酬谢、新年和童年五个方面,围绕思乡之情和道地家乡味,进行品析!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适度点评并适时点拨。准备学案如下:(PPT展示)
生:“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米仁,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心理描写,“恨不得”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琦君闻到酒香后想喝美酒的急切心情!
师:能不能感受一下这种迫切的心情,并且把它读出来!
生朗读,教师肯定并掌声鼓励!
师:道地家乡味是口鼻间的一缕悠悠香味,还有什么味道?
生:“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了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只喝了一杯,因为没有八宝,不甜呀”语言描写,形象表现八宝酒的甜美!
师:道地家乡味是唇齿间的一丝淡淡甜味。回到琦君当时的情境,你觉得琦君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有一份怎样的感情?
生朗读,教师肯定并掌声鼓励!
生:“补气、健脾、名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表现母亲的“得意”以及对我说话时“得意”未尽又充满慈爱的语气,并范读.
小结一: 在这里,琦君抓住一种心理,一句话语,生动表现道地家乡味是母亲的慈爱贤惠,是八宝酒的香甜味。
生:“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动作描写, “靠”、“点”,形象地表现出邻里间的亲密融洽。
生:“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又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动作描写,“端、闻、走、捏”, 细致地表现酒香四溢,想喝却不舍得喝,连摔跤都不忘捏紧酒杯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童年时的天真可爱!
师:刚才两位同学找到两处与事件相关的细节,有与人物相关的细节吗?
生:“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巴结” 一词写出阿标叔的热情好客 ,形象地表现出家乡人的淳朴厚道!
师:阿标叔为什么要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呢?我们一起朗读第五自然段,深入体会家乡人的淳朴厚道。
生:有困难会互相帮助,帮助后一定要表示酬谢,借我家的花厅,摆最最讲究的酒席,家乡人是多么得淳朴啊!
小结二:家乡人,淳朴厚道,邻里间的感情,亲密融洽,在这里,琦君抓住一个动作,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生动表现道地家乡味是心田上一股浓浓的人情味。
师:家乡的新年,是元宵前更热闹还是过了元宵更热闹呢?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
生: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
“肚子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我吃饱喝足捧一大包回家的快乐滋味。
生: “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 ……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受拘束”的心理和“撒开吃”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努力坚持后畅享美食的快乐滋味!
小结三:在这里,琦君抓住一句比喻、一组对比,生动地表现道地家乡味是努力坚持后,畅享美食的快乐滋味。
四、总结:
让我们在细节中品味这杯思乡酒,在道地家乡味中陶醉吧!那些年生活在家乡的那些人,发生的那些事,承载着那么浓郁的思乡之情,都化成一个个富有情趣的细节:一种心理、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个词语,一句比喻,一组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道地家乡味就是唇齿间的香甜味、心田里的人情味和甜蜜坚持后畅享美食的快乐滋味!
五、拓展延伸:
1、家乡的味道如此浓烈,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开祖国的琦君也深情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她的根在哪里?在中国,在浙江!9月份的浙江发生了一件举世轰动的大事。什么事? (G20峰会)!在峰会上,家乡的美酒依然香甜,家乡的人情依然醇厚,中国方案的坚持依然能带来世界经济的快乐!有一个这么强大的祖国,你们自豪吗?(自豪)离开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你们能不思念吗?(思念)只可惜,这样强大而又温暖的祖国,琦君再也看不到了,2006年,琦君女士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让我们接过琦君手中笔,也写下一段对祖国的思念吧!(老师,我们没有离开过祖国)你们离开过家吗?那就运用细节写下一段对家的思念吧!教师展示下水作文!
2、学生展示学案,展示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对家的思念之情的短文。
师生互评(学生谈感受,教师抓住细节,加以点评!)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将细节描写的短文加以完善,完成在周记本上。
教师下水作文:
离家多年, 我一直难以忘怀的是那碗酸辣地瓜梗!
那年我小学毕业,成绩优异,拥有一次选择就读中学的机会:留在大干中学,还是去顺昌一中?爸爸尊重我的意见,让我自己选择!我怀揣一颗少女心,想到县城去看看!填完就读一中的表格,已经过了正午。我和爸爸一起回家吃饭时,桌子上只剩下一碗酸辣地瓜梗了。我却吃得津津有味!爸爸端着碗笑眯眯地对我说:“多吃点,去一中读书后,想吃你妈妈炒的地瓜梗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我的心咯噔一沉,去县城的喜悦顿时烟消云散,离开家的忧伤无限蔓延开来!我立刻放下碗筷,骑上自行车,追上老师,要回表格!
一碗酸辣地瓜梗改变了我的命运!直到现在,我仍然待在大干。我喜欢在大干工作,只为可以常常回家吃妈妈烧的饭菜!特别是夏天的那碗酸辣地瓜梗!
七、板书设计:
春酒 琦君
地道家乡味
母亲 香甜味 思乡之情
邻居 细节
酬谢 人情味
童年
新年 快乐滋味
晓兰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春酒》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下一篇:
让学生真正“自读”起来(肖培东)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