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712 2017-10-1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
1、鉴赏诗歌描摹音乐的艺术技巧。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借助在《琵琶行》中学到的诗歌艺术手法,鉴赏本诗描摹音乐美的特别之处。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朗诵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一段音乐)音乐是无形的,要用有形的文字把它描摹出来,难吗?我们学过哪一首描摹音乐的诗歌呢?你是否还有印象?(齐背《琵琶行》)
二、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PPT展示)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老师指导诵读,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诵读方法。详见课本39、40页。把相关概念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2、再次诵读。
四、品读探究,小组展示
作者是如何用有形的文字把无形的音乐描摹出来的?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要求:前后桌形成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交流3分钟,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⑴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
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 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 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 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 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⑵在这句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⑶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的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⑷举出运用通感手法的例子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③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按时看日出的人》王开岭
(5)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①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②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③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④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⑤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⑥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⑦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⑧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⑨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⑩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拓展: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分析说明: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五、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展开全文阅读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六、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有人说,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教师总结:李贺虽少年时就诗名远播, 但天妒英才, 却使他一生不得志,他的父亲名李晋,“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因避讳,李贺终身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他只能怀着一颗苦闷哀怨、甚至悲痛绝望的心成为科举考场外的 “孤魂野鬼”,于是他将命运的捉弄,人生的失意,生活的痛苦,心情的苦闷一概写进诗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失魂落魄的“鬼才”诗人有时也想寻找生活点滴的温暖,当他听到皇家第一乐师李凭惊天动地的绝妙音乐时, 他感受到了音乐热烈而强大的魅力,但当提起笔时,却鬼使神差地再一次撕裂了自己苦闷绝望的心,饱尝苦涩,饮尽辛酸,27岁时,李贺便离开了我们。
七、回顾目标,背诵全诗
1、个人示范背诵
2、男女生分开背诵
3、全班齐背
八、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说说它们的异同。
陈梦婷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李凭箜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导学案设计
下一篇:
《春酒》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