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820  2017-11-05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白杨礼赞》学案(共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 点生字词

      2.能够划分文章结构,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难点】

      能够理解白杨树 的象征意义。

      【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1. 积累字词

      主宰(    )    恹恹欲睡(    )   

      晕圈(    )     坦荡如砥(    )

      虬枝(    )    旁逸斜出(    )

      婆娑(    )    不折不挠(    ) 

      倔强(    )  潜滋暗长(    ) 

      倦怠(    )    纵横决荡(    )

      2.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 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 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 的意思。

      秀颀:美而高。颀,高。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 出来。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不折不 挠:折 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链接

      茅盾(1 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后历 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 之一。192 8年赴 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 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 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2.背景链接

      茅盾于1939 年3月到新疆 讲学。1940 年5月,受朱德 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 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 貌 ,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 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 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熟读课文

      【小组讨论】

      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2 .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3.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提问展示】

      1.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朗读第二 部分,说说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 原的感觉是什么?

      【课堂练习】

      下列加着重好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 .婆娑(suō)      主宰(z ǎi)     倔强 (juè)     潜滋暗长(qián)

      B.开垦 (kěn)      倦怠(dài)      虬枝(qiú)      无边无垠(yíng)

      C.锤炼(chuí)     秀颀(qí)      外壳(qiào )     恹恹欲睡(yàn)


展开全文阅读
      D.毡子(zhān)     旁逸(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

      【反 思总结 】

      总结本课知识点

      反思疑难和总结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 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  感,赏析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 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 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精神。

      【学习重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自主学习】

      1.下 列各句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 要了,一切妙手偶得, 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2.研 读课文

      【小组讨论】

      第三部分

      1.研读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 

      2. 研读第四部分,说说第7段的四 个反问句是怎样逐步加深,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提问展示】

      白        赞美            

      杨                                 由 树到人       

      礼

      赞        崇敬              

      【小组讨论】

      1.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

      品 味语言

      2.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 ,是黄 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这时你 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 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探究写法

      1.文章赞美 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可 以?为什么?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 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结尾 处为什么提楠木? 

      4.作者为了表现主题,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5.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提问展示】

      生长环境            雄壮、伟大

      白杨树               干

      外部形态外部形态    枝       生命力旺盛(形美)

      叶          向上

      皮         光滑

      倔强挺立

      内在气质     向上发展      坚强, 有斗争精神(神美)  不屈不挠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白杨礼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深入浅出,见证奇迹——品肖培东老师《植树的牧羊人》课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背影》学案(第三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