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品赏析
阅读:1201 2017-11-05
标签:
作品赏析
王绩《野望》赏析(叶嘉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杯采薇。
王绩是一位双重的隐士,不止归于田园,还以醉酒来麻痹自己。这体现出在表面闲适的生活之中蕴含着深刻的求仕不得心理,表现在诗歌中,是在质朴浑厚的意境之下隐含着忧愤。
首句诗人交代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一个人处在东皋之上、薄暮之中,这本是一种客观的处境,但是诗人却把自我内心的情志赋予到周遭以及自我的姿态之中,暮色本身就代表一种朦胧衰退的氛围,更何况是薄凉的。
诗人点出来自己是在“望”,望当然具有追寻的意味,追寻放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显然与屈原以来“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人求仕的情意结相连。
然而,诗人又形容自我的姿态是“徙倚欲何依”,显然他并没有“举世皆醉我独醒”、“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清贞坚决,而是盲目孤苦的,我们甚至可以设想,诗人可能是在酒醉之后,踉踉跄跄之中,尤感在乱世坚持自我的无依无傍,四处迁徙而无所托。这与他王无功由隋入唐,身经患难的身世相连,形成了凄怆衰飒的心境与姿态。
于是颔联,他所看到的景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当然是萧条的景象,且与整个“悲秋”的抒情传统相连。但是秋色是红黄杂陈的、落晖也是明亮的,这隐约透露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明亮与强烈。而且,诗人并非在写一树一山,而是千树万山,他所处的整个自然界,因此,他所表现的并非一种情绪,而是扩大到一种境界。王国维论诗看重境界,因为只有拥有了广阔而深沉的境界,读者才能真正以自我的生命去体会。王绩虽然是凄苦的,却不执迷,反而能将自我的心绪扩大到整个世界的悲哀与绝望,这就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厚重强烈,更具备感发的生命。
颈联从自然界的物象转向人世间的事像,这又是一种境界的延伸。但是转得非常自然,,因为所选取的事像“牧童驱犊”、“猎马带禽”与上联一样,都带有田园色彩。但是这两句的事像确是自在而富有生命力的,而且他们是归返,与诗人“无所依”的姿态恰好相反,这就是反衬。是以尾联“相顾无相识”,这里不止是现实的不认识,更是生命姿态的陌生,诗人的孤苦、盲目追寻通过他们的生机对比得更为明显。难怪要“长歌怀采薇”。“采薇”引自《诗经》,是离人的凄凉,但是也可以与叔齐伯夷不食周栗的典故相连,表现自己对志向的坚持。
这首诗“起”得丰腴、具备多种可能性,“承”得亮烈又深沉阔达,将情感发挥到极致,“转”,在境界上自然,在事像上却是反衬,最后合归一处。从这首诗中,在思想感情与意象选择上与文学传统相连,却又具备着自我独特的姿态。王绩的追寻与陶渊明等皆不同,陶潜“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坚定,或者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自在都不同,他是真正表达出了属于自己的忧愤、寂寞与境界,表达了自我的生命。
标签:
作品赏析
王绩《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背影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王绩简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