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77 2017-11-28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读诗词悟美点》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题 《读诗词 悟美点》 课 时
安 排 一课时 课型 阅读指导课
年级 七年级下 授课教师 范 海 瑛 所在单位 平安区第三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词,掌握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2.品味诗韵,提升审美情趣。
3.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 1.诗词中的美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情感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诵读能悟出诗词之美点。
教学难点 1.学生通过诵读能悟出诗词之美点。
2.学生通过对诗词的理解,用不同形式表现诗词之美。
教学方法 品读法、诵读法、表演法、问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词。
2.学生搜集整理一本诗词集。
3.借阅《青少年阅读高手》、《唐诗三百首》、《我喜爱的古代人物故事》等。
4.教师制作相关本节课的课件,准备音频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首好诗犹如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首动听的乐曲,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动我们无限的感慨。沿着经典诗词的流淌脉络,历代先贤留下无数永恒的声音,那里饱含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触摸天下苍生创造的优秀文化,那里写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与高雅,雄浑与放达。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诗词天地,去感受经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经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在《静夜思》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诵读古诗词,掌握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2.品味诗韵,提升审美情趣。
3.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化素养。
三.走进诗词,探寻方法
1.小组推荐朗读喜欢的诗词并讲解这首诗,其他同学听听他们小组从哪些方面学会了这首诗的?《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请第 小组来合作完成这首诗的学习。
2.小组的同学在理解并掌握的基础上具体分工,每人完成一项对本诗的学习任务: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理解标题、知道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意境、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等。(小组同学一一展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3.小结小组学习诗歌的方法:(板书:学习诗词六步法)
屏幕出示:知诗人 解诗题 读诗句 明诗意 入诗境 悟诗情
4.以上为学习诗词六步法。我们运用刚刚总结的六步法来继续学习《使至塞上》,哪个小组毛遂自荐来完成这首诗的学习?第 小组上来展示。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知诗人)
展开全文阅读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知背景解诗题)
诗句的意思: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读诗句明诗意)
王维的这首《使至塞上》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入诗境悟诗情)
5.第 小组很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学习过程,我们也了解并学到大诗人王维眼前所铺开的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和诗人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读了诗,你发现这首诗中哪些词、哪些句子或哪些画面好?为什么?它们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美感?(进入下一环节)
四.品味诗词,感悟美点
(一)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感悟到的诗的美点。
1.《使至塞上》中的音乐美:
⑴诗中有同一个韵脚“an”, 形成韵律美,有音乐之美。
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词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美。
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富有节奏感,也是一种音乐美。
2.《使至塞上》中的意境美:
诗人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塞外风光图。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展示了一幅孤独、寂寞的意境;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3.《使至塞上》中思想美: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4.《使至塞上》中的语言美: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感受诗中的用词之美。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小结:通过上述美点的概括,我们知道了古诗词的美点可以概括为四美点:(屏幕出示)音乐美、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下面我们运用赏析律诗四美点的方法来品味古体诗《木兰诗》。
(二)《木兰诗》中的美点:
1.音乐美:这首民歌多处运用对偶句,不但使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而且又便于记忆,便于传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互文、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加之和谐的韵律构成音乐美。
2.意境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展示了木兰为出征而操办的忙碌场景。这句也是排比和互文的套用。“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里两组排比句,第一组先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举家欢庆木兰归来的热闹场面;后一组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木兰归家后的激动心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一夸张,描绘了木兰奔赴边关的征途之遥,生活之苦的意境等。
3.思想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考虑到父亲年老体弱,根本经受不住战场的打击,而弟弟又幼小无知,无人从军,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这里可以看出木兰很孝顺。“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几句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及征程的遥远,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作为一个柔弱女子,同一群男儿一起纵马奔驰,从另一角度突出了她的勇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几句写出了木兰是个不慕虚荣; 不图功名利禄;不贪图荣华富贵的巾帼英雄。
4.语言美:《木兰诗》巧妙的语言与它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是分不开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结构整齐的对偶句塑造了停机叹息,忧思重重的米兰形象,形成悬念,引起下文。对偶手法的运用在《木兰诗》中随处可见。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都对塑造米兰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此文多处运用了井然有序的排比句,不但使句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而且加强了语言的气势,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为表现木兰的英雄形象及显赫的战功,文章极有分寸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展开余文
小结:古代诗词如此美好, 我们用哪些方式将这些美给展现出来呢?让我们亲近诗词,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
五.亲近诗词,展现魅力
我们赏析了诗词的美点,那我们用哪些方式将这些美给展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说出展现诗词魅力的不同形式,有朗诵、唱诵、绘画、办手抄报、写读后感等。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同学们不同的表现样式。
1.诗词朗诵,感悟魅力 请第 小组朗诵《咏柳》。
以上是朗诵,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诗词的魅力呢?
2.唱诵词曲,感悟魅力。请第 小组来展示《水调歌头》的魅力。唱诵演结合倾诉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最美好的祝愿。除了声音和动作可以展现诗词的魅力,我们还可以用画笔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3.以画绘诗词,借报亮经典。
请绘画组的同学来展示你对古诗词的感悟,选代表展示——田健伟同学的《清平乐·村居》。还有手抄报也能凸显出诗词的魅力,请同学们来展示,王文君的《唐诗中的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让我们感受文字更能表现出诗词的魅力。
4.读后感诉心声。文学爱好者们请倾吐你的心声,让大家流淌文学海洋,品味诗词魅力,下面请刘馨蕊来谈谈她的《读诗心得》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讲读诗词,掌握了阅读古典诗词的方法(六步法);诵读诗词,感悟了诗词中的美点(四美点)。然后我们用不同形式将古典诗词的美展现了出来,当然,形式还有很多,后面我们再来继续展示。前面诵读的不仅有古体诗,还有唐诗宋词,这些经典诗词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下面我将寄语送给大家,请同学们读寄语,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带着继续学习经典诗词的任务前行!
七.寄语
读经典,扬国粹。让我们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词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读诗词 悟美点
学习诗词六步法:知 解 读 明 入 悟
赏析诗词四美点:音乐美 意境美
思想美 语言美
范海瑛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的理想中国(学生随笔)
下一篇: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