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阅读:1156  2017-12-24
标签:教学案例
看得到起点,看得出提升-—评肖培东作文课《好久不见》
“这是一堂‘粗糙’而又真实的作文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曲折的课堂情节,没有令人震惊的课堂预设,可见其‘粗糙’;5分钟前了解学生的习作,课堂上学生真实的回答,老师对作文立意由浅至深的引导,可见其真实!”

      《好久不见》作文课后,有老师发来这样一段真诚的文字。学生习作中的“好久不见”,教师引导下更广阔的“好久不见”,这节粗糙又真实的作文课,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观看世界,关注生活,体察自我。

      写作,要基于学生的写作实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应该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确定,从学生视角出发,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写作搭建写作支架。《好久不见》这节课,正是基于学生最近一次写作《好久不见》的经验展开的。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的教学思考时间,但这五分钟内,我迅速做出了两方面的思考:学生可能会写哪些“好久不见”,还可以哪些“好久不见”。这两点思考,都是从学生出发,想的不是我要教什么,而是基于学生写作实情我能教什么。应该说,这五分钟粗糙的教学思考,为后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基本吻合学生的前次写作实情。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不是从教师眼里的“好久不见”说起,而是就学生的上次写作做出的耐心的调查与恰当的分析而展开的。12篇学生习作,有6篇是写与小学同学或儿时玩伴好久不见,内容也仅限于玩耍打闹等等,其他几篇也多是言之不深,写得不细。应该说,学生确实是在写他们熟悉的人或事,但写作角度单一,写作素材容易撞车,而且写作多泛泛之谈,少有细腻的表达。这样,本课教学就有了起点,更有了张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拓出更广阔更丰富的写作空间,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写《好久不见》。邓彤老师说过,有效的写作教学需要具体的基于学生需求的写作知识,这些知识都来自对学生写作学情的探测分析。通过分析学情,可以确定写作教学目标、开发写作教学内容、设计写作学习支架,同时还需要对这些目标和内容进行微型化处理。(邓彤《点穴式:一种微型化的写作教学范式——以说服类议论文写作为例》,2016.6 语文教学通讯A刊)教学《好久不见》写作,首先要见到学生的《好久不见》,需要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分析他们的写作行为,这样,从关注写作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使“教”为“学”有效服务。

      写作,要基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初中生写不好作文,有技法的问题,也有学生写作动机和对待写作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缺乏对写作文的强烈动机,写作情感态度不积极,作文课堂缺少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写作教学必然低效或无效。写作教学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老师所言,“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每一次的写作训练过程都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和精神发育的一次唤醒,一次推动,一次升华”。作文指导课,先要把学生带入写作情境,引入写作状态,这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际素养、实际需求出发。《好久不见》这节作文指导课,以“有效的学生写作――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分析学生的写作问题――提供支架材料帮助学生攻克写作障碍――学生再次写作”为教学路径,营造了良好的写作课堂这一生态场,这样的教学考量的是教师的组织实施能力与引导调控的智慧。比如几次文章素材的分析,全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思考并归纳同学写作的共同点,这样,就激活了学生。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更多的“好久不见”的事物时,我请靠窗的老师拉开窗帘,露出天空、树等,让学生透过窗口看到外面的这个世界,给学生适当的刺激,启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当学生还没完全想清楚就说出“一棵树,好久不见它的茂密的树叶”时,给学生季节上的相关思考,把这个话题走向更深的写作中去。这堂课后半段,学生写作思维完全打开,妙想连篇,如“故乡的麦子好久不见天上降下的瑞雪了”,如“黑板上好久不见老师的粉笔痕迹”,如“蚂蚁已经很久不见芬芳的土地”,如“锅铲又见到了锅”等等,看似偶然,其实是“唤醒”后的必然。

      写作,要基于学生的写作思维去提升。课标说,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是思维与语言的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作文审题、立意、选材和谋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抓住写作思维这个核心,才能抓住学生作文的关键。初中生写作,往往容易拾人牙慧,或平庸肤浅。所以,怎样指导学生去观察去积累,怎样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怎样培养学生感悟能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好久不见》这课,分为四个环节,由学生习作分析到看到世界更多的“好久不见”,由“我”看到的世界到更多的其他的“我”看到的世界,这样,世界在丰富在拓宽,“我”也在增多,学生对世界对社会对生命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自我的思考也越发成熟。蔡明老师在阐述“生态写作”时说,写作“必须跳出写作学科的范畴,必须进入生命、生活、生长的方方面面”。只有大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其思维的深度,训练其思维的灵敏度,我们学生的作文才会具有更大的立足地和更强的生命力。“其实我觉得随着我每天(忙忙碌碌)早出晚归,似乎对美丽的景色也觉得好久不见了。”学生的这一思考,就使得写作从眼前景转到了心中景,感悟到了身边具体而微又容易被人忽略的存在。“‘好久不见’,是一种感喟,一种惦念,一种发现,一种生命深处的思省、怅然和呼唤,一种震得灵魂的翅翼簌簌作响的爱与哀愁。不仅如此,更是冲破冷漠、麻木、幽闭、僵滞的起点!”一位听课教师的课后留言,说的也正是这样的感触。

      教学还是粗糙的,但能看得到起点,看得出提升,能真实地省察自我,真诚地凝视世界,就是此课教学的真实意义。作文课,能不能这样说,我不是在教你们写作,而是教你们发现与凝视这个世界。

      ——2017.1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标签:教学案例 看得到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化深为浅细思量——谈课堂教学切入口
下一篇:童华,字心朴,浙江山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