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616  2018-01-08
标签:课堂实录 七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着了也在装点春天——《春》课堂精彩教学镜头(一) 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刘秀银 河北省黄骅市教师发展中心

      对“着”和“了”的关注,源于课文第一自然段。本是想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情感,没想到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师生有了新的“发现”。

      师:凝聚了一个冬天的念想,对春天发自内心的那份情愫,怎样读出来?

      生:两个“盼望着”,要加重语气。

      生:“盼望着,盼望着”语气要低沉,“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再扬上去,表达出欣喜之情。

      师:说得不错,请你读一读。(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

      生:“盼望着”,我觉得重音落在“着”字上会更好。

      师:“着”字上?说说看。

      生:“着”字重读,表明“盼望”一直在进行着,很持久,更突出了对春天的渴望之情。

      师:嗯,“着”作助词时,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其实,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助词,在表情达意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生:是“了”字,“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生:“了”,表明人们心中所盼成为现实,春天真得来了,让人格外欣喜。

      师:助词“了”,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一般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所以这两个句子中的“来了”、“近了”重读更佳。好,同学们一起读读第一段,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讲究。(生读)

      师: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格外注意的“着”“了”的其他例子,尝试着品析一下。

      生:“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起来了”,由山到水,再到太阳,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令人欣喜的景象。

      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着”,写出人们正在享受大好春光。

      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是动词,“闹着”的意思是说蜜蜂一直在花间飞舞,不肯离开。

      师:蜜蜂“闹着”不肯离开,说明春花之多之香,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齐):侧面描写。

      生:“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天的风既温暖又柔和,作者把它比作了母亲的手。如果没有“着”字,春风给人的感觉是一带而过的;有了“着”字,会产生一种正被抚摸的真实感。

      师:哦,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被抚摸的真实感?

      生:语气舒缓,慢一点,再慢一点,“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生鼓掌。

      生:“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着”字带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春风和煦,鸟鸣婉转,水流淙淙。春天可真美!

      生:春雨图中,“着”字也很多:“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斜织”、“笼”、“走”、“ 披”、“戴”、“静默”这些动词加上“着”字,全部变成了正在进行时。你看:撑伞的行人慢慢走着,是在享受雨景吧;披着蓑戴着笠的农夫应该是巴不得来这样一场雨吧;就连他们的房屋也在静静地享受春雨的洗礼呢。

      师:人和大自然正处于一种和谐而美好的共生状态。

      生:“天人合一”,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最美的!

      师:说得真好!虽置身于黑暗的旧中国,但朱先生的心灵世界一片清新澄澈。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着”和“了”足见作者精雕细琢的功夫啊。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我觉得这三个“了”字也是需要关注的,写出了春天到来后人们的可喜变化——冬天人们呆在家里,现在来到了户外,所有的人都在迎接春天享受春光了。

      生:“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三段是在赞春,作者都用了“着”字:春天一直都是生机勃勃的,春天一直都是美丽多姿的,春天一直都是活力无限的。

      师:作者选用哪些词语,归根结底,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着”“了”作虚词时,尽管没有完整的意义,容易被人忽略,但它们却在朱先生的笔下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它们,也在装点着如诗如画的春天,也在传递着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标签:课堂实录 七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着了也在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下一篇:“反常”表达有妙处——《春》课堂精彩教学镜头(二) 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