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案例
阅读:597 2018-01-20
标签:
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雪花,请落进我们的冬天(七年级作文教学案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没错,我们在背诵写雪的诗句。
窗外,阳光薄薄的。温州的冬天极少有雪,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为这个冬天描画洁白。“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我们与纯白的冬天,好久不见。
温州的冬天,没有雪愿意来这里碎碎叨叨,更何谈认真地下了。而此时,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在下雪。落尽琼花天不惜,网友们很卖力地晒着他们的冬天,洋洋洒洒的,丝毫不顾及我们望眼欲穿后的怃然。
“同学们,昨天,很多地方下雪了,你们看!”所有的眼睛惊喜地盯着PPT,然后就是连连的叫喊。
“哇!好大的雪!”
“哇!要是我们这里也下一场雪多好!”
“好久没看到下雪了,真美!”
……
确实,有关冬天的美好记忆,应该是与雪有关的。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从季节的脚步踏进冬天的门槛那一天起,我们就期盼着下雪,期盼着与这样的画面相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至于这样偎火闲散听雪落,围炉执樽絮江湖,则更是一种遥望与奢盼。身处一个冬天无雪的地方,对雪,我们只有思考,只有念想,没有触摸,没有融入。
“同学们,看着这画面上一幅幅冬雪图,我们是不是该给它们配上诗句呢?”我笑着问。
这样,就如文章开头,课堂里纷纷飞扬着洁白的诗句。我们嵌进去的,其实是我们盼雪的心思。
“雪,为什么值得诗人歌咏,值得我们期盼呢?”这是我的第二问。从古至今多少浪漫诗人挥毫泼墨“写雪”,对雪,诗人们更有一种偏爱。那,诸多的天气现象,为啥人们对雪的到来表现得如此激动?为什么人们不喜欢打雷,下雨,下冰雹,而偏偏喜欢下雪呢?
“纯白,纯洁,白白的,特别干净。”初一的小男孩晃着脑袋,声音特响。
“瑞雪兆丰年!农民喜欢!”善良的声音!
是的,造物主把雪花赐予了冬天,使冬天于苍凉之中有了生气,沉寂之中增添了乐趣。农民们更是喜欢下雪,瑞雪兆丰年,天上飘舞的是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
“雪花特别好看,慢慢地在天上飘落下来,感觉特别浪漫。”说这话的是一女孩,慢慢地叙说,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片温柔的雪花。这个冬天,她准备好她的红围巾了吧,红色,白色,怎么想都觉得美。
“一年四季,雪最少见,物以稀为贵嘛!”
“雪象征着纯洁、美好、浪漫、聪慧,大家都特爱雪。”
“下雪了,就过年了,一家人就团圆了。” 这个回答,让我心动,思绪很快回到童年:雪花中,母亲打着年糕,父亲忙着杀鸡杀鱼,我和姐姐们,穿着棉袄,红着鼻尖站在噗嗤噗嗤的灶火前……
雪落在记忆深处,落在童真的岁月里,落在孩子们纯真的话语里。深深凝视,你会发现,课堂上他们的眼眸晶莹剔透。他们,就是雪中粉雕玉琢的孩童。永远是,该多好!
“下雪了,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看着电视里他们玩雪,真羡慕。”
我突然想起了东北的雪乡,孩子们可知道,欲望进入了雪的天地,雪乡就不只是童话……
“说说你和雪的缘分和雪的故事好吗?”PPT上变换着各地的雪景,我继续撩拨他们的思想。
“我爷爷常说,以前的冬天,雪很大很厚。一早上,睁开眼,外面就白茫茫一片,脸盆里的水都结冰的。”
是的,那时的冬天,屋檐挂着冰棱子,窗上结着冰花,屋顶上厚厚的雪,柴门前白白的院子,雪地里觅食的寒鸦像几个移动的黑点……
“我爸爸说,小时候下雪,他们就会堆个大大的雪人,滚雪球。”
是的,我们的童年,雪是幸福,是快乐,是欢笑,是童话。雪后的世界明净疏朗,远山近岭的轮廓也不象现在无雪的城市那样冷峻,没有冻结的牛铃摇响乡村的歌谣。雪花斜斜地飘,簌簌地落,风裹着我们漫山遍野地奔跑……
“我爸爸说,他们过去的冬天可冷了,可是那时候都没觉得冷。”
是的,我们的少年,雪花凝成贫瘠岁月中温暖的诗歌。母亲熬夜织成的手套,外婆针针线线做成的棉鞋,父亲披着雪花大步走来的身影……“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再想起当年的雪,我们有幸福,有思念,有愧疚,有感恩。
怎么都是爷爷说爸爸说,说说你和雪的故事?
“去年温州有下雪,老师特意让我们走出教室,全班同学追逐着,打雪球,那节课,太有意思了。”去年的冬天,点点雪花,我听年轻的叶老师上鲁迅的小说《祝福》。那应景的雪呀,很薄,很薄。
展开全文阅读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东北玩,那里的雪真大,我们滑雪,我还摔了几跤。”疼吗?不疼!
……
说不出很多,又很想说出很多,慢慢地,我们的眼里都是向往。窗外的阳光,知趣地散去,我们的冬天,我们无雪的冬天。
雪,怎么与我们无限遥远,可分明我的记忆里又真切地落满雪花!我们的冬天,被那无限的繁华与荒芜漫延。那个玉洁冰清的世界到哪里去了呢?
“同学们,雪中有我们的回忆,雪中有我们的快乐,雪中有我们的希望,可是,如今,雪到哪儿去了呢?我们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如雪落大地,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很快,我听到了这样的诉说。
“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冬天不像冬天了!”
“汽车越来越多,冬天越来越暖,叫什么热岛效应。”
“高楼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雪花也就不来了。”
“我们和自然界不和谐,自然也就和我们不和谐了。”
……
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对还是不对,我觉得总是有道理。这个世界,我们的缺失,都是源于我们膨胀的内心!
没有雪花,年华哪有锦瑟,流年怎能沧桑?
没有雪花的冬天不叫冬天!没有寒冷拜访的冬天不是冬天!
冬天,我们需要不停搓动的双手,我们需要挤成一团的暖,我们需要永不停歇的雪花……
那么,如果有一片雪花,你希望它落在哪里?
落在路旁的树上,落在公园的叶尖上,落在飞鸟的翅膀上,落在静默的河流上,落在欢乐的校园里,落在乡村的土地上,落在爷爷奶奶慈祥的肩上,落在大声歌唱的孩子的头发上,落在我们每个人的梦里……
雪花,请落在我们的冬天里
那好,让我们以“雪花,请落在 上(里)”为题,写写你的心里话。
很快,教室里,落满雪花。
--------------------------------------
用诗与思编织冬天的童话——读肖培东《雪花,请落在我们的冬天里》有感
安徽无为县牛埠初中 刘文
《雪花,请落在我们的冬天里》是肖培东老师的一篇课堂叙事,记叙的是一堂作文指导课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问,以及学生的所言所行。这是一堂话题作文指导课,主要以“雪”为话题。但到目前为止,温州还没有下雪,学生没有鲜活的经验,没有鲜活的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就没有生动的情绪感受,没有感受学生如何能写好作文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肖老师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一、直观刺激,补充心理表象。
“‘同学们,昨天,很多地方下雪了,你们看!’所有的眼睛惊喜地盯着PPT,然后就是连连的叫喊。”根据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人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进而形成表象与概念,最后上升到命题和命题网络。感觉与知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唤醒内在情感体验的触发器。没有这些感性的刺激,学生就没有写作的动机。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一文中说:“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还不是很发达,往往不太适应纯粹的理性思考,所以恰当地营造感性的画面,有助于丰富他们的心理表象储备,激发内在的情感,为理性思考奠定基础。
肖老师精选各种雪景图片,注意素材的典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一下子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学生们惊喜的眼神和连连的叫喊不就是心灵被美感激活的标志吗?
二、以诗配图,唤醒知识储备。
写作不仅需要一些直接的素材,也需要一些间接的素材,比如诗文名句、名人名言等,它们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意蕴,营造浓郁的诗境。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文名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诗文名句都是僵硬的材料,没有被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激活,因而缺少生命的温度和思想的厚度。同时,因为是分散储备的,没有一个内在的凝聚核,诗句与诗句之间缺少勾连,形成不了命题网络,因而无法被有效地提取出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肖老师采取让学生为图画配诗的策略,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沉睡在学生心灵世界中的诗句苏醒了,成为解释学生新的经验的一种视角,因而烙上个性化的印记,得到二度体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从学生心灵中迸溅出来的诗句使课堂一下子灵动起来,成为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时,学生既是在体验课堂,也是在创造课堂,课堂是学生书写的文本,每个学生都成了一个内蕴丰富的意象,建构起诗意的课堂意境。
三、多元叙述,激发生活经验。
课堂的大忌是一元叙述,这样会产生话语霸权,压制其他话语的表达。对于写作指导课尤其如此。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老师抽象出一些写作技巧,或者说是写作教条,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去表达。表面看来似乎很有条理,指导得很实在。效果呢?学生写出的文字往往十分僵硬,公式化模式化,没有一点生命的血色,令人不忍卒读。原因何在?就是老师将写作过程简单化了,认为写作教学和理科的解题一样,先讲些规则,然后让学生运用规则,再反馈纠正一下就可以了。事实没有如此简单。
在这里,肖老师用亲切的口气提出一个问题,“说说你和雪的缘分和雪的故事好吗”,之后,就将课堂留给了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表达。“我爷爷常说,以前的冬天,雪很大很厚。一早上,睁开眼,外面就白茫茫一片,脸盆里的水都结冰的。”“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东北玩,那里的雪真大,我们滑雪,我还摔了几跤。”……多元的话语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叙述网络,既相互启发,又相互补充。叙述者重新发现自我经验的意义,倾听者填补自己的经验空白。思维在这里打开,情感在这里释放。
四、恰当引导,转化思维路径。
钱梦龙老师说,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这里的主导就是引导的意思,特别是在学生思维陷入模式化的时候,老师要介入一下,给学生一点点拨和启发,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打开另一片境界。比如,在让学生叙述与雪有关的故事时,学生陷入同一个模式中,就是叙述自己的间接经验,因为这些经验都是长辈们叙述出来的。这个时候,肖老师适时地问了一句:“怎么都是爷爷说爸爸说,说说你和雪的故事?”这样将学生的思维从自在的状态转化为自觉的状态,从对他者故事的叙述转化为对自己故事的叙述,使课堂更有立体性和包容性。
展开余文
在叙述完故事后,肖老师又提了另外一个问题:“同学们,雪中有我们的回忆,雪中有我们的快乐,雪中有我们的希望,可是,如今,雪到哪儿去了呢?我们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冬天不像冬天了”,
“汽车越来越多,冬天越来越暖,叫什么热岛效应”,“高楼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雪花也就不来了”,“我们和自然界不和谐,自然也就和我们不和谐了”……虽然这些答案有的非常稚拙,有的过于抽象,有的明显出于臆测,但其中渗透着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意识,而这不是比答案本身更值得珍视吗?这样课堂就从感性层次跃迁到理性层次,从话语狂欢深入到责任担当,从审美体验切换到理性追问,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五、趁热打铁,深化写作热情。
写作指导的目标是多重的,或为了指示写作路径,或为了唤醒写作素材,或为了激发写作热情。写作热情是写作的发动机,也是思维的润滑剂。但热情是短暂的,并依赖于某种情境,即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所以,必须要趁热打铁,在学生写作热情高涨的时候引入写作任务,这样学生才乐于动笔,并且往往会有文思泉涌的收获。
“那么,如果有一片雪花,你希望它落在哪里?落在路旁的树上,落在公园的叶尖上,落在飞鸟的翅膀上,落在静默的河流上,落在欢乐的校园里,落在乡村的土地上,落在爷爷奶奶慈祥的肩上,落在大声歌唱的孩子的头发上,落在我们每个人的梦里……雪花,请落在我们的冬天里。那好,让我们以“雪花,请落在 _______ 上(里)”为题,写写你的心里话。”肖老师用富有诗意的话语启发着学生的心灵,引导大家进入洁白的童话世界,纵横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才思。
写作好比一枚硬币,一面是想象力,一面是理解力。只有有了想象力,文章才有诗意,才能洋溢情感,彰显生命;只有有了理解力,文章才有深度,才能穿透现象,抵达本质。
标签:
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雪花,请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课堂教学镜头点评(教师随笔)
下一篇: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