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阅读:1007  2018-01-19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

      二十四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秦穆公送公子重耳回晋国。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①,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到达黄河岸边,子犯把玉璧还给公子,说:“下臣背着马笼头牵着马缰绳跟随您在天下巡行,下臣的罪过很多,下臣自己尚且知道,何况您呢?请您让我从这里离开吧。”公子说:“如果不与舅父同一条心,有这河神作证。”说完,他把玉璧扔到了黄河里。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②。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③。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重耳等一行渡过黄河,包围了令狐,进入桑泉,占取了臼衰。二月的甲午日,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军队里去交涉。晋军退走,驻扎在郇地。辛丑日,狐偃和秦国、晋国的大夫在郇地结盟。壬寅日,公子重耳到达晋国军队里。丙午日,重耳进入曲沃。丁未日,重耳在晋武公的神庙中接受群臣朝见。戊申,重耳派人在高梁杀死了晋怀公。

      吕、郤④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吕甥、郤芮害怕受到重耳的迫害,准备焚烧晋文公的宫室并杀死文公。宦官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责备他,并且拒绝接见他,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一天后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逃到狄国同狄国国君在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隔了两晚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为什么来得那样快呢?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衣袖还在,你还是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必定已懂得了为君之道;执行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只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尽多大的力量)。蒲人、狄人,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为相辅佐自己。您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驱逐的命令?这样,要逃走的人就会很多了,难道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于是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叛乱报告了文公。三月,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起火。瑕甥、郤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就逃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骗杀死了他们。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当初,晋文公有个侍臣名叫头须,是专门保管财物的。当晋文公出逃,头须私藏了财物潜逃,把这些财物都用来谋求接纳晋文公回国。等到晋文公回来,头须入宫求见。晋文公以正在洗头推托。头须对仆人说:“洗头心向下,心向下,意图就错了,我不被接见就是当然的了。留下者守护社稷,随从者拉马执绳,这也都是可以的,何必要怪罪留在国内的人?身为国君而仇视百姓,害怕的人就多了。”仆人把这些话告诉晋文公,晋文公立即接见了他。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为自己争取俸禄,禄位也没有赏赐到他身上。介之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苦死了,又能怨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法,罪过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吃他的俸禄了。”他母亲说:“也让他知道(你的想法),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文饰?这只不过是去求显达罢了。”他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吗?我和你一起去隐居。”于是就隐居直到死。晋文公派人寻找他没有找到。把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这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删改)

      【注】①公子:指重耳,因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②郇(xún):西周封国,后属晋,在今临猗境内。③武宫:重耳的祖父晋武公的神庙。④吕、郤:即瑕吕饴甥、郤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展开全文阅读
      C.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D.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10.D(疏通文意后结合语境推断停顿之处,再与选项比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伯,周代爵位之一,《孟子•万章下》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诸等。西周时称伯的诸侯,多为小国之君。周平王东迁时秦国因护驾有功升爵一级,从子爵改成伯爵。

      B.甲午,干支纪日法。干支是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合称,与干支纪年法不同,纪日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记日序,六十天为一周期。

      C.狄,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后来也用于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泛称。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示与华夏族相区别。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稷原本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后被尊奉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宗庙设于王宫之左,分别代表土地和血缘,同为国家象征。

      11.B(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干支纪日法与干支纪年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重耳回国途中,到达黄河岸边,阻止子犯离去,投璧盟誓,表现了君臣同心的决心。

      B.重耳回到国内后,仍历经波折,直至派人在高梁杀死晋怀公,才终于登上晋国君位。

      C.重耳在吕、郤的祸乱中,首先得到寺人披告密,后又借秦伯之手诱杀了瑕甥、郤芮。

      D.重耳对敌人、故人虽然有嫌隙,但能善纳良言,及时改过;对介子推更是心怀愧疚。

      12.B(事件顺序颠倒,重耳先登上晋国君位,再派人在高梁杀死晋怀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必定已懂得了为君之道;执行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只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尽多大的力量)。(其,必定、一定;无二,没有二心;恶,憎恶的人;“唯力是视”倒装句;全句大意;每点各1分)

      (2)晋文公派人寻找他没有找到。把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这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求,寻找;第二个“以”后省略宾语;志,记下、记住;旌,表彰;全句大意;每点各1分)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二十四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王小雨的夏天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