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802  2018-02-16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核舟记》精品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3.理清文章的 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纷沓而至。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yòu 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髯(rán)  石青糁之(sǎn)  不属(shǔ)

      诎(qū)  椎髻(zhuī jì)  楫(jí)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②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2)一词多义

      ①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②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③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

      ④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头,右端,名词)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3.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选编的《虞初新志》。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 。学生思考: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什么?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点拨】词:奇巧。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

      2.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交流点拨】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步骤三 精读课文 理清顺序

      1.这是一篇古 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 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交流点拨】核舟。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字 数量多)。

      2.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请具体说一说。

      【交流点拨】①空间顺序:中——头——尾——背。②逻辑 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步骤四 细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一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 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2.工艺品核舟艺术之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一是用料体积极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刻物情态毕备。课文原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核舟上为什么要雕刻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中的文字?

      【交流点拨】是为了突出工艺品“核舟”的内容是“盖大苏泛赤壁”。

      4.哪些内容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交流点拨】作者的构思极为巧妙,如借助“山高月小”等十六个字,很容易使读者想象散文《赤壁赋》《后赤壁赋》里的意境。再如“如有所语”“若听茶声然”等神态毕现,使人回味无穷。

      5.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交流点拨】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 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展开全文阅读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本文所写的“核舟”是明代果核雕刻珍品。原材料只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典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巧妙,形象逼真,显示了我们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核舟”本是静物,却被作者表现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有赖于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刻画,由此看来,《核舟记》与“核舟”可谓双璧交辉,相映成趣。

      2.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探究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

      (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

      【交流点拨】八分有奇。左右各四,共八扇。船头坐三人 。横卧一楫。为字共三十有四。苏黄共阅一手卷。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也就是说,数词+名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有较严格的数词+量词 +名 词形式。

      (2)说说文言文数量词的翻译并解释上面句中数量词。 

      【交流点拨】文言文中数量词翻译时:① 省略的量词应补出。② 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板书设计】

      核舟记船身中间:上有箬篷,旁有小窗,刻有十六字船头:佛印(右)——苏(中)——黄(左)船尾:一人仰面,一个听茶声船背:顶部——题名(十四字)——篆章(四字)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核舟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核舟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核舟记》精品教案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