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79
标签:
教学论文
叩响语文殿堂的大门——浅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网友来稿)
广东高州中学高中部 张晓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放在人的素养的养成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所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的理解就是要提高学生“以人为本”的素质和修养。即提高他们自身应有的素质、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面对课堂,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想办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珍视新教材,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加重了课程的文化比重,文学作品占60%以上,加强了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及现当代的名家名篇,选编进一步提高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品位与价值。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多次改编,我们教师不要轻率地怀疑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而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
以鲁迅先生为例,鲁迅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的比率最重,是选文最多的作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对中国旧文化有着深邃的洞察力,过去我们只强调其“斗争性”而忽略了其文化上的意味。我们做教师的应主动的从课文中探寻出鲁迅作品的文化色彩,丰富学生头脑中的鲁迅的形象。如我们在与学生讨论《记念刘和珍君》时,可让学生由“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灭的明证了”一句,从课文中找出与之有关的描述,体会“女性”形象的作用——刘和珍等新女性是觉醒的女性,迸发出被压抑了数千年的中国妇女的优秀品质。在学习《祝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刘和珍、祥林嫂、四婶、阿长等,初步探讨鲁迅先生对女性的关照和创作用意。
对于外国作品《〈宽容〉序言》、《我的呼吁》、《我有一个梦想》、《这个世界的声音》等作品,我们教师更应该好好的研究。这些作品很好地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很好的补充了我们本民族的道德与价值中的某些缺憾。同时也向感情趋于冷漠的现代人传达了一种甘于寂寞、为了真理、兴趣、理想不懈追求不惜奉献甚至牺牲的精神,对当今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内容或作者的人生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认真分析单元编排,尝试重组教材 学生的认知存在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篇研读往往流于同一平面上的解读,为滋生各种形式主义提供了土壤,难以达到立体的、纵深的突破。如果能尝试着重组教材,进行专题式探究性学习,势必能将学生的解读能力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里就以高中第一册语文新教材为例来谈“重组教材”。以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导入单元的学习;以余光中的《论意象》为理论核心,结合激情绝望的《死水》、忧伤朦胧的《雨巷》、深沉坚韧的《赞美》、豪迈乐观的《沁园春•长沙》等新诗,构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古典诗歌和新诗的异同专题”;以闻一多的“新诗三美”(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理论为核心,结合《死水》、《再别康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新诗,构成“现代格律诗专题”;以郭沬若的《论诗三札》为理论核心,结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致橡树》等新诗,构成“现代自由诗专题”。这样重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灵活而不机械、有机而不孤立,既能培养学生对现代新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又能使学生注意到时代内容的注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师生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一个高明的老师,不在于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在于会不会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因为在人的一生中,获取处理信息,提高自身素养,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至关重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重新构建,从而增进其思考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拓展知识的方式。
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和复习课文的环节中完成。在学习高中语文第四册小说单元时,我布置学生进行了大量课前准备工作,并要求在课堂上做成果展示。因为这一单元主要是古典小说,所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可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五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投影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有的是到图书馆查到的图文并茂的详细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主要人物的关系,在学生们的眼中就不再陌生了,更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培养起他们自主研究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古代小说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还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搜集材料的练习。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第一册散文单元时,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进行摘抄,体验作者的情感,写成读书笔记。学习完《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看看哪些名人,伟人身患残疾,但热爱自己的生命,并通过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父母对子女的无言支持,子女在多年后才体味到这一种无私的爱的。学生找来了很多例子:张海迪、爱迪生,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霍金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人物的资料,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阐发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还能够联系实际,表达一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受;学生们再一次的说起朱自清的《背影》,也谈起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并记下了生活中与父母亲人之间动人的情感故事。可以说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针对课文进行的材料搜集,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观的取向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感。
展开全文阅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二年的实践,我努力将以上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讲授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想问题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在今后的教改实验中,我将一如既往地采用上述方法,并继续探寻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将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因素贯彻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作者邮箱: zhangxiaohong93@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叩响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现当代小说流派简介(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灵动”的命题 “凝重”的结果——也谈2004江苏高考作文(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