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426  2018-03-0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体味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和悲剧美。

      自主认知

      一、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篇,即他所称的“讽喻诗”,对后世颇有影响。唐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白居易一生作诗很多,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

      2.关于行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篇幅较长,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3.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

      1.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疏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并序》就写于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沦落天涯的不幸。

      2.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湓浦口(  )   铮铮然(  )   商贾(   )

      悯然(  ) 徙(  ) 迁谪(  )

      荻花(  ) 幽咽(  ) 虾蟆(  )(  )

      红绡(  ) 钿头(  ) 银篦(  )

      春江花朝(  ) 呕哑(  )(  ) 嘲哳(  )(  )

      霓裳(  ) 转轴(  ) 慢捻(  )

      2.解释下列词语。

      (1)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 迁:(  )

      (2)明年秋 明年:(  )

      (3)善才:(  )

      (4)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 :(  )

      (5)遂命酒 遂:(  )

      (6)使快弹数曲 快:(  )

      (7)曲罢悯然 悯然:(  )

      (8)感斯人言 斯:(  )

      (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是:(  ) 始:(  )

      (10)因为长句 因为:(  )

      (11)歌以赠之 歌:(  )

      (12)凡六百一十六言 凡:(  ) 言:(  )

      (13)命曰《琵琶行》 命:(  )

      (14)寻声暗问 暗:(   )

      (15)添酒回灯重开宴 回灯:(  ) 重:(  )

      (16)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  ) 思:(  )

      (17)低眉信手 信(  )

      (18)颜色故 故:(  )

      (19)又闻此语重唧唧 重:(  )

      (20)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  )

      (21)为君翻作《琵琶行》 为:(  )

      (22)却坐促弦 却:(  )

      (23)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  )

      3.解释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  ) 今:(  )


展开全文阅读
      (2)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  ) 今:(  )

      (3)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  ) 今:(  )

      (4)因为长句 古:(  ) 今:(  )

      (5)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  ) 今:(  )

      (6)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  ) 今:(  )

      4.解释多义词。

      (1 )言

      ①感斯人言(  )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

      (2)命

      ①遂命酒(  )

      ②命曰《琵琶行》(  )

      (3)为

      ①因为长句(  )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  )

      (4)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

      5.解释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2)遂命酒(  )

      (3)歌以赠之(  ) (4)商人重利轻别离(  )

      6.指出文言句式的特点。

      (1)转徙于江湖间(  )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3)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 (4)送客湓浦口(  )

      (5)使快弹数曲(  ) (6)沉吟放拨插弦中(  )

      (7)感斯人言(  )

      7.名句填空。

      (1)寻声暗问弹者谁?        。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3)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 

      (5)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7)去来江口守空船,        。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9)座中泣下谁最多?        。 

      四、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小序有什么作用?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什么事情?

      3.请用简短的句子概述每节内容。

      4.诗中描述了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5.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琵琶女和诗人联系在一起的?

      6.文中共有几次音乐描写?哪一次最精彩?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霓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曲罢悯然  沦落天涯  枫叶荻花  幽愁暗恨

      B.转徙江湖  漂伦憔悴   暮去朝来  东船西舫

      C.恬然自安  千呼万唤  沉吟放拔  循声暗问

      D.间关莺语  宁绝不通  轻拢慢捻  幽咽泉流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

      B.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字。

      C.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弦:指代音乐。

      D.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面向前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展开余文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对第一节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恋恋不舍。

      7.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不暇接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8.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衬托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三)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10~13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万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0.“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11.“馀响入霜钟”是什么意思?与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

      1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万重”的理解。

      (四)语言运用

      1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②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

      ③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

      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⑤《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⑥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⑦结合诗人自己在仕途所受到的打击

      ⑧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

      ⑨这些本来郁积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14.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                  。 

      (附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pén zhēng gǔ mǐn xǐ zhé dí yè há ma xiāo diàn bì zhāo ōu yā zhāo zhā chánɡ zhóu niǎn

      2.(1)左迁:贬官,降职。(2)明年:第二年。(3)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4)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5)遂:于是。(6)快:畅快。(7)悯然:忧郁的样子。(8)斯:这个。(9)是:这。始:才。(10)因为:因此创作。(11)歌:作歌。(12)凡:共。言:字。(13)命:命名,题名。(14)暗:悄悄。(15)回灯:重新掌灯。重:再。(16)掩抑:低沉抑郁。思 :悲,伤。(17)信:随意。(18)故:衰老。(19)重:重新,又。(20)暂:忽然,一下子。(21)为:替。(22)却:退回(原处)。(23)向前:刚才,以前。

      3.( 1)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古:年纪大了 今:排行第一的人 (3)古:叹息声 今:形容虫叫声 (4)古:因此创作 今:表原因 (5)古:容貌 今:色彩 (6)古:以前 今:朝向前方

      4.(1)①话语 ②字 ③ 说 (2)①吩咐 ②命名,题名 (3)①创作 ②弹奏 ③介词,为、替 (4)①说话,回答 ②曲

      5.(1)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 (3)歌: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4)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6.(1)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3)省略句,省略“是” (4)省略句,省略“于” (5)省略句,省略“之” (6)省略句,省略“于” (7)被动

      7.(1)琵琶声停欲语迟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4)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5)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6)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7)绕船月明江水寒 (8)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9)江州司马青衫湿

      【合作探究】

      1.(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简介故事。(2)概述琵琶女身世。(3)点明写作动机。(4)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 ,第二年在湓浦口送客,听到琵琶女弹琵琶,被勾起了心中落寞的情感, 他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后有感而发作《琵琶行》。

      3.第一节: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节: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节: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四节: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节:重闻琵琶青衫湿。

      4.琵琶女和诗人。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三次。第二次最精彩。

      【课堂练习】

      1.B 解析:A项,“谪”读zhé;C项,“裳”读 chánɡ;D项,“捻”读niǎn。

      2.A 解析:B项,伦—沦;C项,拔—拨,循—寻;D项,宁—凝。

      3.D 解析:“向前”是以前的意思。

      4.B 解析:A项,突出:突然爆发出。C项,整理。D项,以前。

      5.C 解析:“同是天涯沦落人”与语境不合。

      6.D 解析:应是写出了分别时的悲伤。

      7.C 解析: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8.B 解析:“广阔的想 象空间”应为“无穷韵味”。

      9.C 解析:A项,“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项,“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项,“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10.“一挥手”,弹琴的动作(语出“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暗含了蜀僧弹琴的高妙,是自己的知音。“万壑松”从感受角度联想到深山大谷,万壑松声,用大自然雄浑的声音比喻琴声铿锵有力。


展开余文
      11.音乐停止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钟声融合在一起。“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12.听完音乐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四周远山罩上了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13.答案: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

      解析:首先要通读材料,理解思路,材料主要从《琵琶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阐述。②③⑥从艺术形式方面介绍,其余为内容方面。⑤为总说,⑦紧随⑤后。④“唱出了”“心声”引领①⑧⑨句。①⑧⑨的顺序根据逻辑可排为⑧①⑨。②③⑥的顺序可根据②③句之间的内容:“艺术上的成功”“音乐感的语言”和“用视觉”“听觉”来判断;而⑥应在最后。

      14.答案示例: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琵琶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琵琶行并序》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