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37  2018-03-0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情操;三是了解一点序言的的写法。教学时,应当在这三个目标上定位。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宜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以及和同学探讨解决问题。  

目标要求:  

1、进一步熟悉作者,崇敬这样的民族英雄,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课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熟悉作者,朗读,完成部分课文疏通。  

过程:  

一、导入(背诵《过零丁洋》、学习要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熟悉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状元),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这就是作者以这次经历写成的《指南录》的第二篇“序”。后来端宗赵昰派遣他南下与元军作战,端宗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 十二月初九 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三、解释文体  

序,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指南录》,文集名称。“后序”,第二篇序。  

四、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枢密使  缙绅  丞相  纾  觇  翌日  遽  羁縻  献谄   诟  酋  祁请  诣     庶几  

(shū mì shǐ)(jìn shēn)(chéng)(shū)(chān)(yì)(jù)(jī mí)(chǎn)(gòu)(qiú)(qí)  

诋  刭    巡徼    檄  邂逅  如皋  毗    

(yì)(shù jī)(dǐ)(jǐng)(xún jiǎo)(xí)(xiè hòu)(gāo)(pí)  

五、疏通第1段  

1、重点字词落实:  

除——都督——迫——缙绅——萃——会——纾——爱——意——可以——动——觇——不拜  

(授给官职。统率。逼近。朝廷官员。汇聚。适逢。解除。怜惜。想到。可以用。打动。窥视。拜,授以官职;不拜,不接受任命。)  

2、读课文,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协作,会翻译  

3、指名翻译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恰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六、疏通第2段  

1、重点字词落实:  

遽——构恶——嫌谄——羁縻——遂——诟——数——但  

(急于。做坏事。讨好。扣押。终于。责骂。列举罪行。只是。)  

2、读课文,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协作,会翻译  

3、指名翻译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一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七、疏通第3段  

1、重点字词落实:  

未几——诣——目——引决  

(不久。到……去。列,名单。自杀。)  

2、读课文,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协作,会翻译  

3、指名翻译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  

八、朗读课文  

   

第2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课文,积累文言文知识  

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疏通第4段  

1、重点字词落实:间——庶几——诡——草行露宿——穷——天高地迥——以至于  


展开全文阅读
(机会。差不多。使诡秘。草、露,名词作状语。困窘。天高地远。最后到达。)  

2、读课文,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协作,会翻译  

3、指名翻译  

(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三、疏通第5段  

1、重点字词落实:  

诋——刭——物色——几——彷徨——竟使——殆例——巡徼——陵迫——陷——檄——无辜——道——纳——固——层见错出——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责骂。杀。访求,盘查。几乎。走投无路。最后假使。接近类于。巡查的军官。凌辱逼迫。陷入。公文。不明不白。取道。接纳。本来。层叠交错地出现。忍受。痛苦过后再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地悲痛啊。)  

2、读课文,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协作,会翻译  

3、指名翻译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四、疏通第6段  

1、重点字词落实:  

间——手自——使——留——发——历——脱——趋——来者——悲——志  

(有时。亲手。出使。被扣留。出发。经过。逃脱。去。后来的人。感叹。志向。)  

2、读课文,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协作,会翻译  

3、指名翻译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五、朗读课文,做练习。  

   

第3教时  

   

要点:疏通完毕,总结,作业。  

过程:  

一、疏通第7、8段  

1、重点字词落实:  

生——幸——辱——僇——遗体——殆——犹为——义也——赖——前驱——雪——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委——浩然——愧怍——文——微以——其谓予何——不自意——衣冠——使——改——自序  

(活着。幸运。受辱。罪。给的身体。冒险。还要做。判断句,这才是义的行为。依靠。先锋。雪洗。像我这样的人,将到哪里都可以得到死得其所的地方。先前。把……交给。正大光明。惭愧。掩饰。无什么来。认为我怎么样呢。料想不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即使。改年号。自己作序。)  

2、读课文,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协作,会翻译  

3、指名翻译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 国 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 向国 君请罪, 国 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 国 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 国 君、对父母的过错, 国 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二、总结  

1、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2、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3、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得间奔真卅(机会)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  

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展开余文
4、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此处:给我们的身体。今:死后的身体。)  

5、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6、源于本文的成语  

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静、止住。)  

7、句式解析  

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  

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8、难句翻译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一”,是动量词。“一行”,是走一趟意思。“谓……为……”是“说……是……”的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爱”,吝惜。“意”估计。“北”,元军方面。“尚”,追。“可以”,可以凭借。“口舌”,代“言辞”。“动”,说动。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以”介词,凭。“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为”,读wéi,作为。,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很不幸,吕师孟坏事做在前面,贾余庆向元军献媚请降,我被扣留不能回国,国家的情况坏得难以收拾。)  

⑤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9、课堂小练习:翻译下面的句子:  

(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2)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

(4)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5)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6)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  

三、理解、思考  

1、划出文章叙、议和说明的段落  

(叙:1、2、3、4;议:5、7;说明:6、8  )  

2、文中第5段有22个“死”,这一段的内容和后文“幸生也何为”有怎样的联系?  

(前文22个“死”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幸”,九死一生的生命要完成它的价值。)  

3、作者在文中说“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死生,昼夜事也”“主辱,臣死有余僇”“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以及把文集命名为《指南录》,我们当如何理解他的“志”?又如何理解生命的价值?  

(忠贞的爱国之志;身陷危境,九死一生,投奔祖国的可贵精神;生死度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救国行为;演绎出的让人感慨的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民族魂。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的“指南”,他的心志更直接的还是为了明朝朝廷,他的忠心也是直接指向朝廷的皇帝。)  

4、文章既然为序言,本文的内容和“序言”是如何联系的?  

(文中除了直接说明诗歌的编辑情况外,其余可以说都间接和诗集有关,即说明诗歌的产生背景,诗歌的主题,写诗的目的。)  

四、朗读课文,完成作业,看读本,预习新课。  

附有关史料:  

1、吕师孟构恶于前:吕师孟是汉奸吕文焕(本是宋朝守襄阳的主将,后投降元朝)的侄子,他是宋朝兵部侍郎,曾在德祐元年十二月出使元军,求称侄纳市,以成和议,元人不许。“构恶”系指他所做的坏事。后面的斥骂吕师孟“叔侄为逆”与此处相呼应。  

2、贾余庆献谄于后:贾余庆官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文天祥辞相印后作右丞相。德祐二年二月元使者入临安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使元。《指南录•纪事》诗序说:“及予既絷维,贾余庆以逢迎继之,而国事遂不可收拾。”又《则堂》诗序说:“北入京城,贾余庆迎逢卖国,即令学士降诏俾天下州郡归附之……”这就是所指“献谄于后”的事实。  

3、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李庭芝驻维扬(扬州),故称他为维扬帅。李庭芝误信情报,以为文天祥到真州说降,派人令苗再成杀文天祥。苗再成不忍,假意请文天祥出城看城垒,及至出城,拿出李庭芝的命令给他看,把他关在城外。文天祥仍想见李庭芝,奔扬州,走到城下,听守门人谈话,说“制署司下令捕文丞相甚急”,他于是变姓名为刘洙,东行准备入海。  

4、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