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813 2018-03-07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从脸谱说起》),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要求阐释“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其实就是考查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有规律的自由”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有规律”,二是“规律中的自由”。在文中找出对“有规律”“规律中的自由”进行陈述的语句就可以总结概括出其内涵。
【答案】 舞台艺术既要尊重历史传统,遵循规则,继承家法,依据曲谱、身段、脸谱来表演;(3分)还要积累经验,把握火候,挥洒灵气,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3分)
强化“3种意识”,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观点态度
1.挈要意识
观点是论述类文本之魂,鉴于作者表达观点的复杂性,准确把握其观点态度尤为重要。所谓“挈要”,就要抓住能表明基本观点与作者情感态度的文眼句、中心句以及句中的关键词,文本标题、开头、过渡、结尾等的重要语句,段落的关键句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挈要”。只要是读论述类文本,答论述类文本题,首先必须拥有并强化这种意识。
2.索隐意识
文章的观点、作者的态度在文中有时不是都那么直接、集中、明显的,因为它们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出来的;而一些关键词句在那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了阅读材料;全面吃透作品的含意,才能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同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又带有分散性、间接性和含蓄性等特点,它们往往分散于文章不是很显眼的位置,隐含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因此,要把上述的隐性信息挖掘出来,借助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归纳概括分析。
3.上位意识
归纳与概括,就是把一些分散的信息放在一起,用一个能涵盖这些信息的词语。这个词语叫“上位词”,概括就是学会使用上位词语。如2015年江苏卷第17题的答案:①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②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③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
画横线的三个短语就是上位词语。需要答出上位词语的题,题干一般会出现“角度”“方面”等词语。如何确定上位词语呢?一是从文中找,文中有时会出现这个词;二是靠自己思考、推敲来确定。
(对应学生用书第70页)
[专 项 练]
一、(2017•连云港宿迁徐州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82】
“文能穷人”辩
甘正气
①钱钟书在《围城》里写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锤定音:董斜川官场不得志的原因就是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文能穷人”一语惊醒读书人。大师的戏谑被奉为真理,很多人常常将其挂在嘴边,作为不读书的金灿灿借口和敲打文学爱好者的沉甸甸“大棒”。
②事实却正好相反。读书写作并非命途多舛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是“穷人能文”,而不是“文能穷人”。读书写作是“穷人”所能选择的最廉价的消遣。简而言之,就是穷得只能读书写作了,而不是读书写作使人变穷。
③出生钟鼎之家、锦衣玉食的人,他的爱好也是烧钱的,花几亿买个鸡缸杯泡茶喝,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到读书写作中找寻乐趣。生活在底层的呢?房贷要还,车子要慢慢存钱买,孩子上学的钱要预备。在这样的境况下,爱好也因陋就简,一本《经典常谈》会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套《古文观止》能让他消磨一个炎热的夏天。
④其实,读点书,还能有转机。博雅能文,妙笔生花,是一般人转穷为贵、化穷为达的终南捷径,读书改变命运,知识铸就人生,自古而然。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如一赋值千金,文也能富人,因写作而致富的人也不计其数,大仲马、杰克•伦敦、郑渊洁、郭敬明等,都是富豪。
⑤可是,为什么单单文人给人“穷困”的印象就那么深呢?
⑥靠读书而“有学有术”,后来位极人臣、既富且贵的也不少,但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多了一点风骨与气节,少了一点圆滑与世故,不喜欢揣摩上意,不屑于溜须拍马,更不会损公肥私、巧取豪夺。死守俸禄,难得大富,这是给人“穷”的印象的原因之一。
⑦谁都有不顺,人都有牢骚,但一般人诉苦哭穷往往都停留在口头上,说完烟消云散,不留把柄。文人能写,心情不佳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写下来,不仅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这样一来,白纸黑字,有了“穷”的铁证,于是再也摘不掉“文能穷人”这顶铁帽子了,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全文阅读
⑧要说的是,“文”与“穷”没有必然联系,“文能穷人”在逻辑上是不严谨的,既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理,还是少提为妙,不要吓退了一些未来的爱书人。
(选自2015年第11期《书屋》,有删改)
1.请概括“文能穷人”的观点被普遍认可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尤其是表明作者情感态度倾向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提炼、归纳即可。
【答案】 ①出自大师之口;(1分)②是不读书的借口,是打压文学爱好者的武器;(1分)③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重骨气名节,少圆滑世故,难得大富;(2分)④文人习惯写出并渲染自己的苦楚。(2分)
[综 合 练]
二、(2017•南京淮安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题。(18分)
【导学号:76934083】
谈 美
[英]毛 姆
①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唯有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来。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
②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因时光的流逝而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
③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能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了它们的美。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的诗意更加丰富了。审美情绪绝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了。
④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比如说,他在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了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我觉得安定舒泰,而精神上又似乎超脱了人世。但是我问自己,这种情绪有什么用处呢?当然,它令人愉快,而欢乐本身是美好的。
⑤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效果。倘若它只能给予快乐,无论是怎样的精神上的快乐,它也没有多大意思,或者至少不比一打牡蛎和一盅葡萄美酒有更多的意思。倘若它是一种安慰,那是够好的;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邪恶,人们能够常有个隐逸的去处,的确是好的,但并不是逃避邪恶,而是积聚力量去迎战邪恶。艺术若要作为人生的一大价值,它必须培育人们谦逊、宽容、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事实上很奇怪,艺术家只有在无意之中才能收到这个效果,正如蜜蜂是为了自己需要而制造蜂蜡,全然不知人类会拿去派各种各样的用处。
(选自《毛姆随想录》,有删改)
★2.作者为什么说“美是个终点”?请结合第①段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借助标点分析句子,划分段内的层次,筛选出关键句,然后整合归纳即可。
【答案】 ①美的东西让人只有凝视和赞赏;②人们常常追求完美无缺(十全十美)这个终极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就没有持久的美感了(完美无缺常常使人厌腻);③美带给人消极的感受。(每点2分)
3.从全文来看,影响人们产生美感的因素有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根据题干中“从全文来看”的要求,可知解题时要着眼全文,进行全面梳理,不要遗漏要点。
【答案】 ①艺术品(审美对象)的完美程度;②审美者的身心状态、审美情趣、审美能力;③时间。(每点2分)
4.根据第④⑤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的艺术价值观。(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审准题干要求,从作者的相关论述中,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即可。
【答案】 ①艺术要使人愉快;②要能给人安慰,教人积聚力量迎战邪恶;③要培育人高尚的品德。(每点2分)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结构层次(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一篇: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