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750 2018-03-07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结构层次(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从脸谱说起》),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考题明确要求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那就先要找出该段的层次: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第一层抓住关键句“菜谱给人一个规范”;第二层抓住关键句“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第三层抓住关键句“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
须注意的是,此段先说菜谱,而后说舞台艺术,相当于比兴手法,所以层次必须先分明;其次,要明确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此类题型多年高考都有涉及,要想多拿分,必须训练有素。
【答案】 首先,指出菜谱对做菜的规范意义;(2分)其次,阐述厨艺上乘须把握火候;(2分)最后,指出舞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谱”用活。(2分)
一、“2步”概括层意
第1步:概括出段意
论述类文本段落大多都有明显的中心句或结论句,画出提取即可。江苏卷论述类文本所给的段落大都是五至六个,其中无中心句或结论句的段落不过一两个而已,对这一两个段落划分层次,归纳合并即可。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第2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再概括
这步概括主要是合并段落的问题。如何合并呢?一般而言,首段与尾段较好确定,中间几个段落确定起来较难,这时关键要看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或者转折关系、正反关系、总分关系等。像“并列”“递进”“因果”关系的可并为一层,像“转折”“总分”关系的可分开,有正反关系的可合可分。这步概括做好了,就接近成功了。
二、分清“论”与“述”,分条作答
1.概括段意与层次要注意分清“论”与“述”部分
论述,是“论”加上“述”。论,是作论断;述,是陈述材料,分析事例。
2.题型技巧
江苏卷所给文本在五六个段落左右(个别有例外),层次大都是三到四个,每个层次得分是两分。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当然,考场上的“王道”还是从具体文本、具体题目出发,不能形成思维定式。
3.分条组织答案
(1)答案语言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来组织,这是准确性最可靠的保证。
(2)最好能在组织过程中加进论证角度或论证方法的语言。如“先正面论述……,后从反面举例……”。
(3)“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不只是语言组织的序数词,它们还表示了文本层次,这一点务必注意。
(对应学生用书第67页)
[专 项 练]
一、(2017•苏锡常镇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美的历程》结语
李泽厚
①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不知鸟瞰式的观花,能否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
②艺术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经常使人怀疑究竟能否或应否做这种美的巡礼。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同一社会、时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这都是常见的现象。客观规律在哪里呢?韦列克就反对做这种探究。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做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需要的是历史具体的细致研究;只要相信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就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的渠道起作用。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就会昌盛发达一些。相反,在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地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展开全文阅读
③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如此久远的古典文艺,为什么仍能感染着、激动着今天和后世呢?解决艺术的永恒性秘密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呢?一方面,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新作,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流成变异而多彩的巨川。而从另一方面,这里反而产生继承性、统一性的问题。譬如说,凝结在上述种种古典作品中的中国民族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呢?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多的亲切感呢?是不是体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同构关系?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呢?也许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秘密?也许,应该倒过来,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着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生产创造消费,消费也创造生产。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然而,它们既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倏忽即逝、不可捉摸的。它不会是神秘的集体原型,也不应是“超我”。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的时代魂灵的心理学。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吧?
④重复一遍,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以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
⑤美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那么尽管如此匆忙的历史巡礼,对于领会和把握这个巨大而重要的成果,该不只是一件闲情逸致或毫无意义的事情吧?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思路分析题,考查对段落思路的分析概述能力。 相对于对全文思路概述而言,难度有所降低。解题时,首先要借助标点,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划分层次;然后在关键句的基础上,有所提炼和概括,不可简单地照搬全段。
【答案】 ①首先指出艺术发展存在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使人怀疑甚至否定艺术发展规律的存在;②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③最后得出结论,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每点2分)
[综 合 练]
二、(2017•盐城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题。(18分)
【导学号:76934081】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
[英]雪 莱
诗的确是神圣之物。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同时又是知识的圆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学都要涉及的东西,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之根和花朵。倘若没有诗,那么什么能成为我们尘世的安慰?什么又是我们对天国的希冀呢?诗不是推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不能说:“我要写诗。”即使最伟大的诗人也不能这样说。
创作状态中心灵的力量是内发的,而我们的天赋无法预见它的来去行踪。即使这种力量能长久保持它原有的纯洁和力度,谁也无法预测它的结果将如何伟大。然而创作一旦开始,灵感亦渐渐消失;因而,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值得夸耀的诗篇,可能只是诗人最初构想的一个淡淡的影子。有人声称最优美的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我愿求助于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对这一点做出评判。创作上的埋头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细刻,一向为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我们这样的理解更为正确:这不过是提醒作家注意灵感袭来的瞬间,在没有灵感之时,作家就得用这种传统、常规的手法对灵感的空白进行补缀,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体构思,这一点,我们有诗人本人的话语为证,因为他曾说缪斯【注】已向他“口述”了这首“未曾预想的诗歌”。
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刻留下的记录。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腾起快乐与庄严。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憾和惆怅中,我们依然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中。缪斯的到来,仿佛一个更为神圣的天性渗透到我们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脚步好似一阵掠过海面的风,当波浪平静之后,它也消失了踪影,只剩下层层细沙铺满寂静的海滩。这一切以及类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处于这种状态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种低级粗俗的欲望。在本质上,美德、爱情、友谊、爱国主义等炽热的感情正是与这些快乐的感情相连的,只要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诗人不仅是感情细腻的精灵,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一切,他们还要饱蘸这来自天国的瞬息即逝的颜色来渲染他们所体味的一切。一个单词、一个笔触,在写景或抒情中都会扣响人们沉醉中的心弦,从而在那些曾体验过这些情感的人们当中,唤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的往昔的意境。就这样,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它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瞬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然后,把它们送往人间,给人类带去快乐的喜讯。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它使美的东西锦上添花,使畸形的东西变得美丽;它使狂喜与恐惧、悲伤与快乐、永恒与变幻缔结姻缘。在它柔和的压力下,势不两立的事物变得彼此相容;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种形态的生活都获得一种神奇的同感,变成了它所呼出的灵气的化身。它揭开了世界平淡无奇的面纱,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
(选自《西方文论选》,有删改)
【注】 缪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文中代指灵感。
2.作者为什么说诗是“神圣之物”?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述其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依据题干的问题指向和设题范围——第一段文字,筛选关键词,提炼语意要点即可。
【答案】 ①诗既是知识的核心,又覆盖所有科学领域和思想体系;②诗给尘世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③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每点2分)
★3.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本的文体特征,借助标点,分析段内关系。答题思路要清晰,提炼出每个层次的内容要点。
【答案】 ①首先,阐述灵感的特点:难把握而易消逝,只给诗人留下影子。②其次,分析勤奋和学习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补缀灵感的空白。③最后,以弥尔顿创作《失乐园》为例,证明自己上述的观点。(每点2分)
4.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着眼全文,分析和概括作者在相关问题上的观点态度和见解。概括时,要注意要点的全面、具体和凝练。
【答案】 ①审美功能:能提高所有事物的审美价值。②记忆功能:记录快乐美好的心灵,唤醒美好的回忆。③愉悦功能:使人类快乐、精神和谐。④升华人生的功能:使人高尚,使生活神奇而有灵气。(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18年江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理解概念含义(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一篇: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