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95 2018-03-08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核心价值观——《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及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人教版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出自《孟子》为对话体论辩文,文章通俗易懂,文言知识点规范,且说理形象,论辩有力。既有利于学生完成文言知识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解难,联系现实的能力。文章虽短小但思想文化意蕴丰厚。
【学情分析】
从学生情况来看,授课班级是高一两个普通班的学生,虽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但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化思想的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思维训练中引导,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更关注中等生群体,让学生的主动性体现的更充分一些。
从内容安排来看,教学有衔接,学生感兴趣。学生在初中学过《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篇《孟子》中的文章。利于学生更好更深入地完成本文学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过鉴赏文本,掌握文言字词,提高文学鉴赏思考能力。
3.学习《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论证特点,体会孟子思想的深 刻性和现实性。
【教学重点】
掌握并积累文言字词及语法现象,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孟子思想的现实性,提高文学鉴赏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法、讨论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1.教材教辅:人教版必修三教材,与教材配套练习《阳光课堂》
2.补充资料:《寡人之于国也》自主编制导学案
3.多媒体:ppt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
教学环节预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国家层面的内容。
2.你想知道孟子为梁惠王描绘理想王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层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激趣导读 跨越时空 走近文本)
(二)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具体要求:
1.读准字音。
2.知晓文章对话主 体,找到论辩的话题。
【学生活动】
1.齐声朗读课文
2.回答论辩的话题是围绕“民不加多”展开。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埋下伏笔)
(三) 疏通文意:
(文言层面)
【教师活动】
提问设疑:你在自主课完成导学案文言知识部分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解决,归纳总结出关注度高的知识点。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解决,归纳总结出关注度高的知识点。
2.学生合作交流,投影展示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件小结:
1.一个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2.两类特殊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3.三个固定句式:
或……或……
直……耳……
是何以于……
(设计意图:有的放矢 重点突破 互助提升)
(四)精读鉴赏:
(文学层面)
【教师活动】布置小组合作整理自主课答案:
展开全文阅读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用原文的回答孟子提出“实现王道”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3.你怎样看孟子论辩的技巧。
【学生活动】
1. 学生合作交流,利用投影仪展示,教师板书。
(1)梁惠王察邻国之政,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2)孟子巧妙设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3)孟子阐释主张,列出“使民加多”的措施。
2.小组交流统一答案,学生投影仪展示: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7)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学生口头展示,教师课件小结:
投其所好,引君入瓮:
(1)善比喻论证
(2)善对比论证
(3)善排比设问
(设计意图:理清文脉 重点研读 概括提升)
(五)探究提升:
(文化层面)
【教师活动】合作讨论孟子列出的治国措施,试着概括出孟子理想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似点。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小结:
行王道,施仁政: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基本物质需求。
(和谐、富强)
(2)和谐仁爱,文明有序。完成合理精神追求。
(和谐、文明)
(3)以民为本,亲民爱民。实现天下顺之治国理想。
(富强、民主)
(设计意图:学贯古今 古为今用 文化传承)
(六)梳理小结:
1.文章中孟子思想的核心:行王道,施仁政,使民加多,使 国强大。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我们,为我们树立立身行事的道德标准,治国安邦的价值目 标。
2.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1)结构严谨,说理有序。
(2)善用比喻,从容不迫。
(3)运用排偶,气势充沛。
(设计意图:条分缕析 亦张亦弛 学有所得)
(七)课后作业:
1.中规中矩:
(1)完成练习册《阳光课堂》中相关习题。
(2)阅读《阳光课堂》39页鹿义霞的《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2.更上层楼:
(1)推荐观看《百家讲坛》傅佩荣教授主讲的《孟子的智慧》
(2)建议阅读2-3篇《孟子》选章
(3)在日后的学习中通过积累尝试思考孟子与先秦诸子的异同。
(设计意图:巩固积累 拓展阅读 学以致用)
(八)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是什么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为什么
列出“使民加多”的措施…………怎么办
(九)课后反思:
得意之处:
1.找到本文的教学突破口,关注了古今文章的文学文化传承。
2.兼顾了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层面的教学。
3.教学思路连贯完整,循循善诱,步步为营。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文言知识掌握能力预估偏高。宾语前置句需要再补充夯实。
2.课堂教学中存在急躁情绪。
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把握文章内容及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学习《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论证特点,领悟孟子思想的深刻性和现实性 。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背景回放。(《阳光课堂》37页)
2.相关知识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若用西方政治学说的名词,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孟子的是‘妈妈政策’。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胡适所说的“妈妈政策”,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本思想”;“民本”一词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及《春秋谷梁传》:“民者君之本也”等语。孟子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成为他“仁政”理论的一块基石。
展开余文
3.素材积累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 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 有为。(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言基础】
(一)字音辨识
曳( )兵 数( )罟( ) 洿( )池 鸡豚( ) 狗彘( )
孝悌( ) 庠( )序 可以衣( )帛 然而不王( )
(二)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通 )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通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通 )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填然鼓之 ( )
2.然而不王者 ( )
3.树之以桑 ( )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
5.王无罪岁 ( )
6.养生丧生无憾 ( )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
8.谨庠序之教 ( )
(四)指出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3.养生丧生无憾,王道之始也。 ( )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5.申之以孝悌之义 。 ( )
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
【内容梳理】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用原文的回答孟子提出“实现王道”包括哪些具体措施?对孟子“仁政’内容应如何理解?
【思考体悟】
思考本文中孟子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从《寡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教学案
下一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