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93 2018-03-1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标要求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考纲要求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①理解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
②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把握文章,背诵最后三段。
2.进一步重点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的用法。文言虚词的掌握,能直接翻译文言文中特殊句式,能辨认出词类活用、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并能够准确使用。
3.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重、难点】
1.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2.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阅读知识链接,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死时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最为有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虽然汉文帝时经济有些恢复和发展,社会呈现繁荣景象(文景之治)。但统治阶级“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豪门权贵大 量侵吞农民土地,逼迫农民破产流亡,以致“易子而咬其骨”。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朝灭亡的教训引起汉文帝以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3.解题
过:指出……的过失,动词。“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议论文文体的标志,即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论述秦始皇和二世暴虐无道,以致速亡;下篇,论述子婴的失道,所以必亡,并总结全篇,得出“君子为国”( 正确治理国家)的道理。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任务二】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口译课文,画出难点,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
崤( ) 膏腴( ) 逡( ) 镞( ) 黔( ) 轸( ) 隳( ) 氓( )隶 恬( ) 藩( ) 瓮( )牖( ) 鞭笞( ) 召( )滑
劲( )弩 墨翟( ) 孝公既没( ) 俯首系( )颈 不及中( )人 蹑足行( )伍 朝 ( )同列 将 ( )数百之众 度( )长絜大
展开全文阅读
比权量( )力 万乘( )之势 一夫作难( )
2.拓展阅读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点评】
李商隐《贾生》: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诗中也寄寓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3.再读1—2段,对照课下注释,将自己有把握的词义写在该位置,找出文中的文言五项,勾画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以备课上有针对性学习。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解释括号前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1)秦孝公据( )肴函之固( ) (2)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
(3)内立法度( ) (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遗策
(5)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 )其兵( ) (6)秦无亡( )矢遗镞之费
(7)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 (8)追亡( )逐北
(9)因( )利乘便 (10)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11)延及( )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 (12)过( )秦论
2.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 ) (2)孝公既没( )
(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 )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3.第一段写秦国在位的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
4.第二段写秦国在位的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
【训练案】
1.词类活用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2.翻译句子,有特殊句式请说明。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译: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
(3)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译:
第二课时
【预习案】
再读第3、4段,对照课下注释,将自己有把握的词义写在该位置,找出文中的文言五项,勾画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以备课上有针对性学习。
解释括号 前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1)及( )至始皇 (2)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 )命下吏
(3乃使( )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却( )匈奴七百余里
展开余文
(5)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 (6)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7)铸以为( )金人十二 (8)然后践华为( )城,因( )河为池
(9)据 ( )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10)信( )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 (11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
(12)才能不及( )中人 (13)斩木为( )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1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 )殊俗
【探究案】
1.词类活用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5)以愚黔首( ) (6)履至尊而制六合( )
(7)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10))却匈奴七百余里( )
(11)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 ) 外连衡而斗诸侯( )
(12)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2.翻译句子,有特殊句式请说明。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
译: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
(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
(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
3.第三段秦国在位的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
4.第四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
5.第四段写了陈涉的哪些方面的情况?结果如何?
【训练案】
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 )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2.因
①因遗策( ) ②因利乘便( ) ③因河为池( )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②追亡逐北(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 )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 )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 )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
展开余文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 ②致万乘之势( )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③商君佐之( ) ④聚之咸阳( )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 ) ②及至秦始皇( )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 ) ②追亡逐北( )
11.度
①内立法度( )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12.遗
①因遗策( )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②宽厚而爱人( )
第三课时
【预习案】
再读第5段,对照课下注释,将自己有把握的词义写在该位置,找出文中的文言五项,勾画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以备课上有针对性学习。
1.解释括号前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1)行军用兵( )之道,非及向( )时之士也
(2)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长絜大,比权量力
(3)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天下笑者
(4)陈涉之( )位,非尊于( )齐、楚、燕、中山之君也
(5)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 )向时之士也
(6)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2.通假字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2)倔起阡陌之中( )
(3)赢粮而景从( ) (4)百有余年矣( )
3.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 )
(2)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于是: )
(3)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 )
4.词类活用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2) 序八州而朝同列( )
【探究案】
1.特殊句式
(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6)天下诸侯已困矣( )
(7)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
(8)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
(9)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
(10)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
(11)聚之(于)咸阳。 (1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
(13)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 (14)身死(于)人手。( )
(15)崤函之固,自若也( ) (1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1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18)金城千里( )
(19)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20)铸以为金人十二( )
(2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2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宋、卫、中山之君也。( )
(23)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2.翻译句子,有特殊句式请说明。
(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译: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 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 。
3.最后一段,作者进行了几组对比?为什么对比论证?
【训练案】
(一)文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xiáo) 蒙恬(shé)
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 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饶之地 爱:爱惜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名词作状语,象影子一样。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
例句: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会盟而谋弱秦
C.明智而忠信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人开关延敌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追亡逐北
C.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从散约败 ②合从缔交
5. 下列“以为”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秦人开关延(迎请,延请)敌。 ④信臣(忠信的大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⑤流血漂橹(盾牌)。 ⑥因河(护城河)为池(池塘)。
⑦收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 ⑧履至尊而制(制造)六合(天地四方)。
A.①②③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④⑤⑦
7.下列各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赢粮而景从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振长策而御宇内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C.孝公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
D.倔起阡陌之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却匈奴七百余里
C.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
A.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0.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1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C.①约从离衡 ②于是从散约败
D.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12.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C.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辞天下之士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陈涉之位,非尊于齐、中山之君也
1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身死人手
A.余威震于殊俗。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之属为之谋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过秦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劝学》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过秦论》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