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20 2018-03-12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导学案。牢记:不精读课文,不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导学案完成的质量。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2、反复诵读,积极参与,准确把握“道”的内涵——儒家思想,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鼓励打破流俗不盲从的精神和勇气。
诵读导入
一、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应该像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名言警句
韩愈名言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②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尊师名言
①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②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
③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
④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
3、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寒门和高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可见一斑,“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严正不屈)而为师。”韩愈写《师说》并赠给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4、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马说》属于“说”一类文体。“师说”就是“说师”,即解说关于“从师学习”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学会标注、圈画,牢记语文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
1、注音
句读(dòu) 庸知(yōng) 嗟乎(jiē) 近谀(yú) 老聃(dān) 贻(yí)
郯子(tán) 苌弘(cháng) 李蟠(pán) 经传(zhuàn) 或不焉(fǒu)
2、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是这样)
3、一词多义
【师】 【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道相似也(名词,学问修养)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展开全文阅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风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专门的技艺人)
【之】 【其】
古之学者(结构助词,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间,取独)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指示代词,那些)
择师而教之(代词,代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示代词,这些)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反诘,难道)
【于】 【惑】
耻学于师(介词,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于其身也(介词,表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副词,哪里;知,动词,了解,知道)
是故无贵无贱(副词,无论) 小学而大遗(动词,放弃)
不耻相师(动词,拜别人为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君子不齿(动词,不屑,看不起) 圣人无常师(形容词,固定的)
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赞许) 作《师说》以贻之(动词,赠送)
术业有专攻(名词,学习,研究)
5、词类活用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意动,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笨的人)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今之众人 古义:普通人 今义:大多数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不论,不分 今义:没有
7、特殊句式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而耻于师学”)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师不必于弟子贤”)
⑤不拘于时(被动句)
⑥学于余(状语后置句,“于余学”)
8、名句默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吾师道也, ?
展开余文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
孔子曰:“三人行,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总结:我们说合作让我们厚重,这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我们的同学下来把这些知识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做成知识卡片。
阅读•感知
请同学们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完成下列表格:(用原文句子作答)
第一段 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者认为老师的作用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师学习的原因是: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择师的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 中心意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三段 中心意思:圣人无常师。
第四段 中心意思:交代写作原因
探究•研讨
1、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的具体内涵。
①道:传道受业解惑 吾师道也
②古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儒家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④“从师”即为“从道”,是一种从师的风尚,跟从老师学习老师身上合符道的东西。
2、追寻历史的脚步,看看韩愈的“传道”之路。
①收召后学, 抗颜为师。
②针砭时弊,发表宣言。
③革新古文,文以载道。
④寻求盟友,张扬师道。
⑤艰辛传道,矢志不渝。
3、韩愈捍卫了道,践行了道,他所倡导的从师风尚对你有什么启发?
①为什么要从师?
②从师体现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③怎样从师?
走近经典,品味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拓展提升】
阅读翻译下面一段文章。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信息链接】
《师说》有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就是说,韩愈在《师说》里讲的所谓“师”,不是指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而是指给“士大夫之族”,即社会上学业有成就的士人或学者做老师,或给做官的当老师。
韩愈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代。唐太宗就很佞佛,从他以下都在极力地扶持佛教。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佞佛的结果,首先是大大抬高了佛教的地位,在王公士庶中间,增加了对于佛的迷信。其次,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它主张“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这和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因而,迷信佛教的人愈多,耻笑谈论所谓“圣人”之化的也就必然愈多。于是这就成了一种风气。整个唐朝时候,反对给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学者、当官的做老师,认为有人敢于做这样的老师,便是狂人。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敢于不管这种风气,韩愈是其中的一个。
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师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师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师说》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