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69  2018-03-2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二(学生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疏通文句,积累识记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和重点实词与虚词。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4、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

      一、自主学习:

      (一)相关知识:

      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史书。相 传为春秋末年_________史官__________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________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___________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2、史书体例

      ①______________: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______________: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______________: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______________: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______________: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 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3、中国古代纪年法: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以耶 稣诞生这一年起算的。在我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纪年方法。一种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来纪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 号。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干支纪年。如“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___________、乙、丙、丁、_________、己、________、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天干(又称十天干);子、丑、__________、卯、辰 、___________、午、未、申、酉、____________、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其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正好60年,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_______________。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二)字音字形:

      1、氾南(     )2、佚之狐(     )3、缒而出(     )4、不闕秦(     )5、逢孙(     )(三)通假字:(提示: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假字: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通假字: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假字: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提示:指出加点字属于哪种活用类型,并作解释)

      ① 烛之武退秦师 活用类型:_____ 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且贰于楚也   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越国以鄙远  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阙秦以利晋  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全文阅读
      (五)古今异义:(提示:解释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亦去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一段:

      1、掌握诵读技巧: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本段的关键句,语速要较________,尤其是“_______”字处应稍作停顿,“______________”字要拖长声音。此句读完,稍作停顿,再起后句“晋军函陵,秦军汜南”。“______”“______”二字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______词活用为_______词,当“驻扎”讲。

      2、解释加点词语: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 围郑,以(          )其无礼于(          )晋,且贰(          )于(          )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3、判断文言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重点句子:

      (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 文段大意:(用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郑国当时面临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2)秦晋围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晋驻扎的地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4)本段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烛之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