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48 2018-03-27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 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陋室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资料助读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 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后又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三、基础知识积累
1.生字注音。
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2.一词多义。
(1)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②何陋之有 ( 倒装标志)
(2)往来:
①往来无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②其中往来种作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3.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
(4)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犹乱。)
(5)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四、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走进文本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有鸿儒,无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 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静闲逸)
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8.在文章最后却又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9.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展开全文阅读
(四)走进主旨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 出这一主旨句的?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3.“陋室”“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 品德高尚?
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
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 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五)走进写法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五、课堂小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六、板书设计
山→水 ——→ 陋室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
仙→龙 ——→ 德馨
环境优美(景清幽)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人不俗)
生活情趣(事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第2课时
学习《爱莲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资料助读
周敦颐(1 017-1073年),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终生未离开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文学家、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 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 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三、基础知识积累
1.生字注音。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2.一词多义
(1)鲜:①陶后鲜有闻 (少,读xīǎn)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艳,读xīān)
(2)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于主谓句间,表舒缓语气。)
(3)外:①中通外直 (外面,外表。)
②遂与外人间隔 ( 以外)
(4)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从……出来)
②不复出焉 (出去)
(5)远:①香远益清 (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距离长)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四、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 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进文本
1.请完成表格。
莲的特征 君子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濯清莲而不妖 仪态庄重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 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尊自爱
2.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五、课堂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六、板书设计
菊 ——→隐逸者——→ 惜
正衬
生长环境
莲 ——→君子 体态香气 爱
风度气质
反衬
牡丹——→富贵者——→ 厌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短文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