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042  2018-03-2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小说阅读(二)(14分) (人教版高三)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题目 (2016•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

答案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从环境、其他人物评价入手)

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从分析情节入手)

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概括形象特点的5个角度

首先说明的是虽然分为5个角度,但实际上往往都是同步或者综合进行思考的。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

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特别提示] 性格特点(特征)的作答范围

“性格”一词限定了作答范围,它要求学生能提炼出人物形象在待人接物、言行态度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比较突出的心理特点(如坚强、乐观等)或道德品质(如善良、宽容等),不属于此范畴的其他特点,可以不答。如2016年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其答案要点“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都属于比较稳定、比较突出的心理特点或道德品质。而她的“美丽”“声音柔和”等则不属于性格特点。

二、人物形象手法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常见

设问 (1)作者主要是用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审题

定向 (1)题干中有“手法”“技法”“技巧”等字样;

(2)题干中有“刻画”“表现”“展现”等字样。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题目 (2014•江西高考)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

答案 (1)“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2)“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3)“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用侧面人物的反应来衬托主要人物)

(4)“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

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用另一个侧面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人物形象手法2大类型

三、形象作用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常见

设问

主要形

象的作

用   (1)小说中塑造××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次要形

象的作

用   (1)本文的主人公为××(主要人物),那么××(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为什么?

(3)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4)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

审题

定向 题干中常有“人物”“作用”“主人公”“次要人物”“××(物象)”等字样。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题目 (2016•全国卷Ⅱ)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

答案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从物象对情节方面)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从物象对主要人物方面)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从物象对主题方面)(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1.主要形象的作用

对主题的作用,就是小说塑造主要形象的社会意义。主要包括:①通过塑造主要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②通过主要形象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③借助主要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2.次要形象的作用

(1)次要形象对情节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次要形象往往起到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的次要形象还是小说线索,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次要形象对主要人物的作用: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要形象,突出主要形象的特点,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3)次要形象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例一]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展开全文阅读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

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21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 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题目] 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①体格健壮,长有漂亮的犄角。②刚猛傲然,斗志高昂。③沉稳而有智慧。④有头领气质和牺牲精神,时时保护弱小。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说明 每点1分,共4点,概括准确,意思对即可。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概括形象(性格)特点不全

此考生能审清题干是“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在文本中摘录“健壮漂亮”,得1分;还能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之处,“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总结出担当精神,得1分;其实,这里除了担当之外,还有“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等体现了公鹿的“头领气质和牺牲精神”。考生答案的第②、第③两点可以合并为一点,在文本情节“我”猎杀公鹿、公鹿与狼的搏斗以及人物特吉对公鹿的评价等体现了公鹿的“刚猛傲然,斗志高昂”。但公鹿负伤却从容面对狼的进攻的情节,以及“我”的评语“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等体现公鹿的“沉稳”“有智慧”的形象没有总结出来。综上分析,上面抽样答案共得3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全面概括形象特点的4个注意点

第一,根据题干分清是形象特点概括还是性格特点概括,性格特点是人物内在的性情品格,形象特点除了包含内在的性格特点外,还包括人物外在的形象、身份等;

第二,熟练掌握“概括形象特点的5个角度”,从文本中全面勾画、分析、判断;

第三,还要在文本中把握文章中人物、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变化,在发展中把握形象(性格);

第四,为防备遗漏要点,可以在文本中多勾画,合并归纳重复的,并根据分值分条作答。

[例二]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展开余文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

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题目] 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说明 准确概括每次出现的情节,并点出对人物的映衬作用1分;共4分。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形象作用题思考角度不准、不全

此考生没有审清题干要求“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而考生答案的第一点是从情节方面的回答,所以不得分。第二个答案要点是写的次要形象“小狗”对主要人物的映衬,但只找到了关于“小狗”的两次情节,所以只得2分,本抽检样卷答案共得2分。要想得满分,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多次出现”,找到与小狗有关的情节:(1)奎尼经历磨难却活了下来;(2)“她”自己不舍得吃核桃,却偷偷给奎尼;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骨头;(3)奎尼和“我们”一起享用威士忌;(4)奎尼死后,留下她孤单一人。依据这些情节,联系主要人物“我的朋友”的性格特点回答即可。至于次要形象的其他方面作用,因为题干不是“小狗奎尼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所以不必回答。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形象作用题准全作答3个注意点

1.审清题干,明确思考角度

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次要形象包含物象,明确了主要形象或次要形象后,再根据[考点系统建模]中的思考角度思考。高考常考的是次要形象,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或线索物象,思考对主要形象的对比、衬托、烘托等作用,以突出主要形象的特点,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2.必须具备“三方面(情节、人物、主题)”寻找意识

即在文本中寻找这一形象对人物、情节、主题作用的相关信息。当然,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要求作适当调整或取舍。

3.结合文本,规范答题

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我想象大海上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爹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头,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被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等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

B.小说中“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写出天气由晴转阴的突变,渲染了一种阴沉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写“船长”指挥“抗击风暴”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对“疯子船长”的刻画就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了“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并表现了“疯子船长”的执着。


展开余文
D.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其中“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解析:选A A项,“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错。

★2.小说中的“爹”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

答: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回答问题时,可以从故事叙述的角度、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小说主题的呈现等方面入手。“爹”是小说中的叙述者,有关“疯子船长”过去的事情是通过“爹”讲述的,也正是因为“爹”的讲述,“我”才完整地了解了“疯子船长”。

参考答案:①“爹”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疯子船长”过往经历的旁观者、叙述者,小说通过“爹”的补充解释,使“疯子船长”的故事更加完整。(3分)②“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2分)

★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疯子船长”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答: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小说对“疯子船长”的描写。小说开篇便写他是一个“疯子”,把晒谷场当成船,然后通过“爹”的叙述,交代了他“疯”的具体原因:他原来是船长,在应对一场海上风暴时,船舱进水,大家都弃船逃跑,只有他选择和船在一起,但最终还是没有保住那条船,于是他受到刺激,疯了。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他热爱航海事业、热爱自己的船只,是一位勇敢无畏的英雄;小说描写这位悲剧英雄,意在提醒大家要对悲剧英雄多一点理解等。

参考答案:小说中的“疯子船长”热爱航海事业,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有着忠于职守、勇敢无畏的崇高精神,小说讴歌了“疯子船长”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3分)但其因没能保住自己的船只,深受刺激,成了“疯子”,作者以“疯子”形象将其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思考与同情,(2分)提醒人们对悲剧英雄要多一分理解。(1分)

[专题过关训练]                                                           

“小说形象类题”配套练

(时间:36分钟 满分: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钉 子 户

欧阳明

谁都没有想到,三娘会是钉子户。

三娘的房子是土坯房,早已破烂不堪,就算送人都没人愿意要了。可她就是不拆。

补偿低了还可以商量。我反复对三娘强调。

给座金山也不拆!三娘还是那句话,语气硬邦邦的。

政府在镇上给你新修了砖房,又宽敞又干净,还有自来水,比土坯房好多了。再说,你上了年纪,一个人住在这里,没个照应,也不方便。我耐着性子继续劝。

我就喜欢我的烂房子!三娘说完,撇下我们就走了。

三娘是烈士遗孀。她的男人三叔是红军,驻扎在村子的时候被分到三娘家里住。三叔白天帮三娘家种地,晚上教三娘识字。三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长得英俊帅气。三娘很快就喜欢上了。三叔也深深地被三娘的纯朴和俊俏吸引,更被她求知上进的精神打动。两人很快就好上了。结婚那天晚上,三叔突然接到出发命令。

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的!多识点字,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千万不能拖革命的后腿!走时,三叔对三娘说。

三叔走后,三娘牢记他的话,每天坚持看书写字,还学会了写信。她给三叔写了一大堆信,却一封都没寄出去过。三娘盼望着三叔回来,但三叔走后,一直杳无音信。

解放后很多年,当地政府突然接到通知,说三叔在离开村子后的第三天就牺牲了。三娘不信,说,他没死,你们骗我!政府发给三娘抚恤金。她坚决不要,说,我男人根本就没有死!要啥?直到后来三娘老了,干不了啥活了,政府骗她说是对老年人的政策补助,她才接受了这笔钱。但三娘自己用得很少,把大部分钱都给了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后来,政府安排她去敬老院。那里管吃管住,还有专门的人洗衣煮饭,由于有政策规定和名额限制,很多人想去都去不了。可三娘却说,我有手有脚的,去啥?

按理,三娘怎么也不该成为钉子户?

三娘的房子不拆,工程就无法开工。领导多次批评我办事不力。三娘的话,气得我想骂人。但为了工作,只好耐着性子尾随她去到地里。

三娘啊,你说修路好不好啊?我一边帮她收萝卜苗,一边问。

要想富,先修路,当然好!

好,大家都应该支持才对啊!

你和三叔,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支持修路,老百姓都会夸你的。

他没死!三娘狠狠地盯着我,再不说话。

天色渐暗,我见再谈下去也谈不出个所以然,就准备离开。走时我说,三娘,你再好好想想,明天我们再来找你商量。

再商量我也不拆!你们就不能绕道吗?三娘说。

一路上,我都在纳闷三娘不搬的原因。难道她房子下面埋有金子。

第二天,我们又去到三娘家里。心想,要是她再不答应,就只有采取强制措施了。可出乎意料的是,还没等我们开口,三娘就说,你们不用劝了,我明天就搬,补偿也不要了。

我感到莫明其妙,问同行的村主任,你们昨晚和她说好的?

昨晚我们没找她。村主任说。

三娘说话算话,第二天就搬到镇上去了,死活没要补偿。

道路施工的时候,三娘每天都拄着拐杖,大老远跑回土坯房所在工地来看,天黑了才离开,风雨无阻。

她是不是担心我们挖到金子不给她哟?我问村主任。

村主任一笑,说,不是,她在等她的男人,她怕搬了家,男人回来找不到她。从三叔离开第二天开始,她每天忙完活就在院坝里等,直到天黑,都六十多年了。

那天她怎么突然那么爽快就答应搬了?我对三娘肃然起敬。

头天夜里,她梦见了三叔。三叔说,他很快就回来了,叫她千万别拖革命的后腿,她怕三叔回来骂她。村主任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谁都没有想到,三娘会是钉子户”一句的作用有三:一是侧面表现三娘之前的为人;二是引出下文三娘的故事;三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三叔出发前对三娘的思想教育影响了三娘一生,无论是之前三娘不愿意拆房还是后来答应拆房都体现了三叔对三娘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C.三娘不相信三叔已经牺牲,拒绝政府发给的抚恤金,后来因为政府把抚恤金说成是对老年人的政策补助三娘才接受,但还是把大部分抚恤金分给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D.“我”一直纳闷三娘不愿搬迁的原因,最后一次到三娘家劝说,三娘却出乎意料的爽快答应搬走,后来村主任告诉了“我”她愿意搬迁的原因。

解析:选B B项,“之前三娘不愿意拆房”不是因为三叔对三娘的思想教育,而是三娘害怕三叔回来找不到家,表现了三娘对三叔的爱。

★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回答本题,应注重从两个方面思考,即“我”在小说情节结构上的具体作用和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我”是小说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来看,“我”的各种表现衬托了三娘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①讲述故事。“我”是小说故事的参与者,三娘的故事由“我”讲述,显得真实可信。(1分)②推动情节发展。“我”是故事的亲历者,故事在“我”不断劝三娘拆房、打听三娘答应拆房的原因等中得到发展。(2分)③刻画人物形象。“我”眼中三娘对拆房态度的转变以及“我”对三娘态度的变化,侧面突出了三娘的形象特征。(2分)

★3.三娘对自家的土坯房从开始的“不拆”到后来不要补偿款也拆,这一态度变化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解析:回答本题,应注重思考三娘之前不愿拆土坯房的原因以及后来答应拆除土坯房的原因等,根据这些内容分析所体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和主题思想等。比如三娘开始时不愿拆土坯房的原因是害怕三叔回来找不到家,这表现的是三娘对三叔的爱;后来答应拆除土坯房是因为她做梦梦见三叔告诉她不能拖革命的后腿,这说明她听三叔的话。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体现了三娘对爱情的忠贞、对三叔的信任;从主题的角度分析,表达了对三娘忠贞爱情以及三娘三叔为革命事业做出牺牲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1)人物形象:①忠于爱情,相信三叔。三娘等了三叔六十多年,她不相信三叔已经牺牲,相信三叔总有一天会回到土坯房来。(2分)②听三叔的话,不拖革命后腿。三娘本是钉子户,后来做梦梦见三叔告诉她不能拖革命的后腿,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搬离土坯房,并且连补偿款也不要了。(2分)

(2)主题:赞美了三娘对三叔忠贞不渝的爱情(1分)以及三娘三叔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清水洗尘

聂鑫森

这是196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壁上的挂钟,洪亮地敲了九下。

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几个大池子里的水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都擦拭干净。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浴盆上安着冷、热水龙头。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壶泡好的茶。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只有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

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

“张庆,关门吧,我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

张庆说:“好咧——师傅。”

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四十岁出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跄,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

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

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我……好多日子没洗澡了,是否可以……”

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

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

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

张庆忙答应:“是,师傅。”

“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

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

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儿,我去沏壶茶来。”

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关了门。来人慌忙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

“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了,怪事!”

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

“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

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太年轻……”

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水热咧——”

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打开水龙头放水,他不停地用手去试水的温度。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

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齐先生,您先泡澡。半个小时后,我来给您推拿按摩。”

“不,不。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

“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

于长生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拢了。

“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

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

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

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灯光下,他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床上。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

齐子耘伏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

“痛吗?齐先生。”

“不……痛。”

拳头忽然停住了。于长生说:“齐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您问吧。”

“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

“是。”

“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

“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完没了的。”

“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是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是?”

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耸动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伏在枕上恸哭起来。

“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感激得很啦。”

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洗个澡,就……现在,我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

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

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

…………

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

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

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

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是平静。他的目光又扫视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的二儿子!

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洗尘池”的挂钟“洪亮地敲了九下”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澡堂已经下班,为下文于长生仍接待顾客的意外行为做铺垫。

B.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余韵悠长,既暗示了“洗尘池”是动乱时代的一个清洁之所,又巧妙地传递了他对齐子耘的鼓励和敬佩,颇具匠心。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通过齐子耘“肩膀猛烈地耸动”“伏在枕上恸哭”等细节表现出他已经被于长生的话感动,知道还有人理解、需要自己,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D.小说语言简洁,情感朴实,作者通过明暗线交织的写法,生动地塑造了古城湘潭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特殊历史时期人情世态的画卷。

解析:选D D项,“生动地塑造了古城湘潭人物群像”错误,人物群像必须包含多个阶层的人物,且每个人物要具有本阶层鲜明的特征。本文重点塑造了于长生的形象,其次是齐子耘,其他人物形象并不突出。

[易错分析]

在理解人物群像的时候,考生会认为小说塑造了于长生、齐子耘、张庆三个人物,隐含的还有于长生的二儿子、批斗者等的形象,简单把人物群像理解成塑造了不止一个人物形象。实际上,认定是塑造人物群像,还需要满足所塑造的人物必须包含多个阶层,必须是本阶层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特征必须突出鲜明等特点。   

★5.小说在刻画于长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人物的言行入手:从于长生在下班后还接待齐子耘洗澡,可见他乐于助人;猜到对方是逃出来的,可能会饿,让小徒弟去买馄饨,看到齐子耘目光中的绝望,一直陪着他,可见他体贴细心;他让批斗对象齐子耘洗澡并给他推拿按摩,不怕受连累,他敢于对不正常、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不满,说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他正直、敢于担当;教育自己参加批斗会的儿子,并以“天地君亲师”的道理劝齐子耘放弃轻生念头,可见他确实尊师重道,言行一致。

参考答案:①乐于助人,细心体贴:能从来人的外表和身上的伤痕判断出其境遇,即使下班也让齐子耘进入“洗尘池”,并一直陪着齐子耘,怕有意外。②正直淳朴,敢于担当:在特殊的年代,不怕受连累,偷偷为批斗对象齐子耘推拿按摩,对社会不合理现象,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③尊师重道,身体力行:始终相信“天地君亲师”的道理,不仅严惩不明事理参加批斗会的儿子,而且还用此说服齐子耘,使其受到感染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答:                                                                    

解析:张庆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往往也起着重要作用。可结合小说内容,从小说的“三维”即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观点: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象。(1分)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张庆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张庆对师傅安排的听从和配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张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③从内容上看,张庆对师傅的言听计从,丰富了小说“天地君亲师”的主题。(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第4讲 探究类题失分探因及增分策略

通过研究近几年高考小说题发现,小说考查的探究题主要有以下4大类:

情节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标题类探究、主旨意蕴类探究。

情节类探究常与情节手法、情节作用结合考查,如2014年全国卷Ⅰ《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作答这类情节类探究题目时,主要是从情节发展、结构安排、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表现、艺术效果等不同角度分析作用。而“人物形象类探究”则多与前面所讲“形象的特点”“形象的描写手法”“形象的作用(意义)”结合考查,如2015年全国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该题在作答时主要从“形象特点”角度出发。

故本讲不再专门设置“情节类探究”和“人物形象类探究”,重点突破“标题类探究”和“主旨意蕴类探究”。本讲重点从主旨意蕴类题挖掘不深,标题意蕴类题深层意蕴理解不透,标题作用类题答案要点不全等方面入手。

一、主旨意蕴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常见

设问 (1)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读完作品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审题

定向 (1)题干中有“意图”“意蕴”“情感”“道理”等字样;

(2)题干还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暗示。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题目 (2014•重庆高考)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参考

答案 (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从主要人物的言行、情节及别人的评价中提取)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从次要人物的言行及文中重要语句中提取)

(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综合考虑人物、情节、题材、重要语句)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5从”思维把握主旨

1.从题材内容看主旨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传达怎样的感情,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旨方向。具体需“二抓”:

(1)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2)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旨方向。

2.从人物塑造看主旨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旨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旨。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旨所要展现的内容。

3.从情节发展看主旨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4.从环境看对主旨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旨,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旨。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旨

小说主旨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二、标题意蕴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常见

设问 (1)“××”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如何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3)小说题目“××”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

审题

定向 (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

(2)题干中有“含义”“寓意”等字样。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题目 (2016•全国卷Ⅰ)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

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标题所用表达技巧)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标题表层含义)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标题深层含义)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标题深层含义)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标题意蕴题解题3步骤

三、标题作用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常见

设问 (1)“××”题目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

(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3)有人建议把题目“XX”改为“YY”,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审题

定向 (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

(2)题干中有“好处”“妙处”等字样;

(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题目 (2016•全国卷Ⅱ)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参考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从自身表达特点角度)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从环境角度)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从主题角度)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从自身表达特点角度)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从主题角度)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从情节角度)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标题作用探究题的6个思考角度

1.环境角度 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 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行文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情节呼应

3.形象角度 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 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表达

 特点角度 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 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 水

汪曾祺

①下班了。小吕把擦得干干净净的铁锨搁到“小仓库”里,正在脚蹬着一个旧辘轴系鞋带,组长大老张走过来,跟他说:“小吕,你今天看一夜水。”

②看一夜水,甭打算睡了!这倒还没有什么。主要的是,他没有看过水,他不知道看水是怎么个看法。一个人,黑夜里,万一要是渠塌了,水跑了,淹了庄稼,灌了房子……那他可招架不了!一种沉重的、超过他的能力和体力的责任感压迫着他。

③但是大老张说话的声音、语气,叫他不能拒绝。吃了晚饭,小吕早早地就上了渠。

④一来,小吕就去找大老张留下的两个志子。小吕沿着渠岸巡视了一遍。走着走着,又紧张起来。渠沿有好几处渗水,沁得堤土湿了老大一片,黑黑的。有不少地方有蚯蚓和蝼蛄穿的小眼,汩汩地冒水。小吕觉得这不祥得很,越看越担心,越想越害怕,觉得险象丛生,到处都有倒塌的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办,就选定了一处,用手电照着,定定地守着它看,看看它有什么变化没有。看了半天,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

⑤小吕沿着支渠来回溜达着,不过心里安详多了。他走在月光照得着的渠岸上,走在斑驳的树影里,风吹着,渠根的绿草幽幽地摇拂着。他脚下是一渠流水……他觉得看水很有味道。

⑥现在,真可以休息了,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他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他一来时就选定了这个地方。这棵树,在不到一人高的地方岔出了四个枝杈,坐上去,正好又有靠背,又可以舒舒服服地伸开腿脚。而且坐在树上就能看见那一根志子。月亮照在水上,水光晃晃荡荡,水面上隐隐有一根黑影。用手电一射,就看得更加清楚。

⑦今天月亮真好,——快要月半了。天上真干净,透明透明、蔚蓝蔚蓝的,一点渣滓都没有,像一块大水晶。小吕还很少看到过这样深邃、宁静而又无比温柔的夜空。说不出什么道理,天就是这样,老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一片蓝。可是天上似乎隐隐地有一股什么磁力吸着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觉得很舒服,很受用,你愿意一直对着它看下去,看下去。真好看,真美,美得叫你的心感动起来。小吕看着看着,心里总像要想起一点什么很远很远的,叫人快乐的事情。他想了几件,似乎都不是他要想的,他就在心里轻轻地唱:哎——

⑧四周围安静极了。远远听见大闸的水响,支渠的水温静地、生气勃勃地流着,“活——活——活”。风吹着庄稼的宽大的叶片,沙拉,沙拉。远远有一点灯火,在密密的丛林后面闪耀,那是他父亲工作的医院。母亲和妹妹现在一定都睡了。

⑨小吕觉得,月光暗了。抬起头来看看。好快!它怎么一下子就跑到西边去了?什么时候跑过去的?而且好像灯尽油干,快要熄了似的,变得很薄了,红红的,简直不亮了,好像它疲倦得不得了,在勉强支撑着。小吕知道,快了,它就要落下去了。现在大概是夜里三点钟,大老张告诉他,这几天月亮都是这时候落。说着说着,月亮落了,好像是呼噜一下子掉下去似的。立刻,眼前一片昏黑。

⑩真黑,这是一夜里最黑的时候。小吕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了,过了一会儿,才勉强看得见一点模模糊糊的影子。小吕忽然觉得自己疲倦得不行,就靠着糖槭树坐下来,铁锨斜倚在树干上。他的头沉重起来,眼皮直往下耷拉。心里好像很明白,不要睡!不要睡!但是不由自主。他觉得自己直往一个深深的、黑黑的地方掉下去,就跟那月亮似的,拽都拽不住,他睡着了那么一小会儿。人有时是知道自己怎么睡着了的。

⑪忽然,他惊醒了!他觉得眼前有一道黑影子过去,他在迷糊之中异常敏锐明确地断定:狼!一挺身站起来,抄起铁锨,按亮手电一照:已经走过去了,过了小石桥。小吕听说过,遇见狼不能怕,不能跑——越怕越糟;狼怕光,怕手电,怕手电一圈一圈的光,怕那些圈儿套它,狼性多疑。他想了想,就开着手电,尾随着它走,现在,看得更清楚了。狼!奇怪,它不管身边的亮光,还是慢吞吞地,不慌不忙地,低着头走,像一个心事重重、哀伤憔悴的人一样。小吕正在想:要不要追上去,揍它?它走过前面路边的小杨树丛子,拐了弯,叫杨树遮住了,手电的光照不着它了。赶上去,揍它?——小吕忖了忖手里的铁锨:算了!那可实在是很危险!

⑫小吕在石桥顶上站了一会儿,又回到糖槭树下。他很奇怪,他并不怎么怕。他很清醒,很理智。他到糖槭树下,采取的是守势。小吕这才想起,他选择了这个地方休息,原来就是想到狼的。这个地方很保险:后面是渠水,狼不可能泅过水来,他可以监视着前面的马路;万一不行——上树!

⑬小吕用手电频频向狼的去路照射。没有,狼没有回来。

⑭无论如何,可不敢再睡觉了!可是他越来越困。他并不怎么害怕。狼的形象没有给他十分可怕的印象。他不因为遇见狼而得意,也不因为没有追上去打它而失悔,他现在就是困,困压倒了一切。他的意识昏木起来,脑子的活动变得缓慢而淡薄了。他在竭力抵抗着沉重的、酸楚的、深入骨髓的困劲。他觉得身上很难受,而且,很冷。他迷迷糊糊地想:我要是会抽烟,这时候抽一支烟就好了!……

⑮好容易,天模糊亮了。 

[题目]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对山河草木、对人、对生活都充满感情,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汪曾祺作品的这种人性美。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作品充满了人性之美,具体体现在:①因人性之美的观照,自然呈现出宁静优美的状貌:澄澈温柔的月光,幽幽摇拂着的绿草,透明宁静的天空,温静流淌的渠水……无不映照着人性中的真善美。②主人公小吕的形象闪耀着人性之美的光辉:小吕虽然是个普通人,但他内心纯净,富有责任感,也细腻温柔地感受着生活,这些都是可贵的人性之美。③人性之美体现在情节的平和舒缓之中:情节波澜不惊,没有大起大落的紧张繁复,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中娓娓道来。④小说彰显出的真善美的主题即人性美的具体体现:小说的一物一景,一人一事,无不展现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追求。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说明 从自然环境、人物形象、情节特点、主题思想等方面作答,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主旨意蕴类题挖掘不深

此考生能根据题干从自然(对山河草木)、人(对人)、生活(对生活)等提示去思考里面蕴含的情感。答案第(1)点能根据自然宁静的特点,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蕴含的情感,所以得2分。答案第(2)点,人物是平凡的,工作也是平凡的,但平凡的人面对平凡的工作却是“沿着渠岸巡视了一遍”“来回溜达着”,这是一种责任意识,这正是作者在人物身上所要表现的人性之美,考生没有向深处挖掘,所以第(2)点不得分。除此之外,人物与狼之间没有斗争发生,展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之美。小说情节波澜不惊,在平和的环境中娓娓道来,这是人性美在情节安排上的体现;小说的物景人事,无不展现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追求。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3角度解读小说深层意蕴

1.作品角度

(1)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剖析社会因素,从而思考深层意蕴;

(2)从人物性格命运中,思考人性百态,挖掘小说深层意蕴;

(3)从环境角度,联系时代背景,挖掘小说蕴含的历史意义。

2.作家角度

抓住文本中表达思想倾向的关键语句,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流露出的对人、对事的态度,深挖意蕴。

3.读者角度

联系社会现实,看小说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来挖掘深层意蕴。

特别提示:不论从哪个角度解读主旨意蕴,小说主旨意蕴的最后落脚点都是人生、人性和社会三大点。

[例二] 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

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题目]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①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说明 表层意蕴1分,感悟亲情意蕴2分,感悟成长意蕴2分,共5分。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标题意蕴类题深层意蕴理解不透

考生答案第(1)点能解答出“一种美味”的表层含义,指鱼汤本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鱼汤是满足人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考生答案第(2)点能在情节中找出来,却没有往人物方面深挖,不仅是“地位的变化”,更是“他”这一人物由以前的“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到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大门,人物获得了成长和成熟,是滋养“他”成长的“一种美味”。还有另外一点,考生没有注意到,就是“一种美味”与主旨的关系,“鱼汤”带给“他”一种家庭的温暖,在熬制鱼汤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是处于生活重负之中的“一种美味”。故上面抽检样卷答案仅得1分。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多方挖掘探标题意蕴

要理解标题更为深层的含义,就是要挖掘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只要思考小说标题与情节、人物、环境、题材、主旨等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就能把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挖掘出来。

[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 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

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题目] 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 ①“走眼”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和主要人物。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说明 线索作用1分,事件作用1分,手法1分,主题作用或人物作用2分。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标题作用类题要点不全

此考生不知从哪些角度来回答为什么以“走眼”为题,整个答案就从标题与人物的角度回答,没有从标题与情节、标题与主题、标题所运用的手法等方面组织,所以只得2分。

标题是“走眼”,“走眼”就是看走眼,是鉴赏水平不高的表现。全文是围绕是否走眼来安排情节的。因此,“走眼”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是全文的主要情节。

从人物方面看文中真正“走眼”的是李老板,很好地衬托了主要人物赵老板。同时,从次要人物的角度考虑手法就是反语(正话反说),讽刺了李老板的为人,那就肯定了有20多年经商经验的、待人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赵老板,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标题与环境方面文中没有涉及可以不考虑。

[增分策略]怎样矫正

标题作用题满分2意识

1.角度意识:构建标题作用题满分思维“6角度”(上文[考点系统建模]已经涉及)。

2.按分列点意识:依据“6角度”深研文本,寻找对应,依照赋分分点作答。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冤 家

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画家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济,他早就要三餐不济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巧、内涵各方面看来都是极粗俗、拙劣的作品,他还是持续地画着。偶尔举办几次画展,总是刚好卖出两幅画,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少。终于,医生也绝望地认清他兄弟的“天分”了。在不断地接济和支持之后,医生发现自己的兄弟天生就只能当个二流的画家,心里着实难过。可是他一直隐埋在心里。医生去世的时候留下所有的遗产给他的兄弟。画家在医生的房子里发现了二十五年来他卖给那个匿名者的所有作品。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解释——这狡猾的家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

★1.这篇小说的标题,有的写作“兄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冤家”好。①“冤家”是站在医生的角度,表达虽然画家兄弟给医生带来痛苦、怨恨、难过,但他却不忍将其抛弃的手足深情;②“冤家”揭示了兄弟之间爱恨交织的情感,意蕴深沉丰富;③“冤家”照应了小说的最后,画家狂妄地认为医生购买自己的画是一次正确的投资,令人啼笑皆非。

(示例二)“兄弟”好。①“兄弟”准确地指明了两者的关系,而“冤家”多指伴侣情人,用于兄弟的较少;②“兄弟”二字贯串全篇,是作者一再强调的;③“兄弟”用在此篇中带有反讽的意味,而“冤家”反显得温情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一辆开往春天的汽车

一辆开往春天的汽车,坐满了乘客。他们都喜形于色,要到远山远水,去亲近那些生命的新面孔,期盼今年交上好运。

一路跑来,上车者愈来愈多,明显已经超载;必须要有一个下去,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目光不约而同对准了一个老农。尽管他拼命地挣扎,还是被淘汰下去。

无可奈何,他只好背起这袋种子,朝家乡的方向猛磕了一个头。

★2.这篇小说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却常常鄙视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者,这其实是忘本;②社会应给予弱者多一份关爱,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③人类应该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不能相互孤立或抛弃一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4分)

敌 与 友

老 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真理的。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做村长。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做排长的。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营长!”李全入了伍。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子打平。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侦探回来报告张村长:张荣回来了。可是,他搀着李全,走得很慢!

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两村长的心中像刀剜着一样。那株杨树是神圣的,在树的五十步以内谁也不准打架用武。

第三次报告:李全躺在树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张荣还坐着,脸上身上都是血。

两村长撑不住了,对大家声明要去看看那俩坏蛋是怎回事,绝对不是去认儿子,他们情愿没有这样的儿子。

他们不愿走到杨树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来保护他们,虽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险的。两个老头子不约而同来到杨树附近,谁也没有看谁,以免污了眼睛,对不起祖先。

张荣看见父亲,不晓得怎好的叫了一声“爹”,而后迟疑了一会儿用同样的声音叫了声“李大叔”!

李村长没答声。张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2018年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必考古代诗歌阅读(二)(11分) (人教版高三)
下一篇: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散文阅读(一)(14分) (人教版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