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52 2018-04-05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义章内容。
2.学习作凝茧。轻灵、简洁流畅的风格。
3.明确作观点,理淸文章脉络。
4.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州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1.引导学生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2.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
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 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
人一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聿—(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
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资料助读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
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戌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著有〈中外纪闻〉。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初步感知
生禹注解。
如释茧负:好像放下了沉里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人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W苦。多川来表示对社会的混
乱腐败和人 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对不如意的亊情看得开。
初步感知。
(1)“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
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
深深吸引读者。
(2)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3)论述“负责 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5)论述“尽责任是 人生最大的快乐”。
笫三部分:(6) 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合作探究
(一)探究文本
1.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 的句子: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
亊;反:该做的亊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茧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
苦的原因: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2.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亊没有办……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对于他
人便有了责任。对亊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亊,而且力世能够做得到的,
我对于这件亊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届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
亊,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
责任”。
3.领会“大抵天下亊,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
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
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川。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分析,点明了二荞的关系:苦
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
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全文阅读
4.参考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川了哪些古语、俗语、名
言。这些引川说明了什么?
古语——如释茧负。俗语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名言:孔子——
无人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茧而道远,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说明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 能逃躲,只
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6.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人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
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N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
下去,作若州了两个“凡届”,槪括了所有的责任。
7.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
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
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写作特色
1.论证严谋,思路淸晰。
纵观全文,作ff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
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亊.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
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 严递。
2.凝茧的语言风格。
首先,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审
愤,多了 一份 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茧风格。其次,作为
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远见卓识
以及他忧N忧民、以夭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也对本文凝茧风格的形成起到
了重大的作州。
3.巧妙地运川排比。
本文多次运川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自然流畅。
本文中作者对于排比的运)H.不仅多,而且川得 巧妙灵活:不强求句式的表
面整齐,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地_整句式。
(三)走进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篇文聿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 避还是承担的问
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人
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
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这 些表面
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史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
的责任(遵守纪律、孝敬父母、稃茧老师等等)。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
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最苦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回归拓展评价单参考答案(人教版高三)
下一篇:
《短文两篇》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