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006 2018-04-0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灯笼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写作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作者写作特色
文艺工作者张志民同志曾说:“他的文章质朴、味厚,他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那简洁的语言,淡雅的叙述……”这个深受赞誉的“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灯笼》,来感受吴伯箫先生文章的“质朴、味厚”。
一、基础性批注
(一)、读准读音
争讼( )领域( )斡旋( )静穆 ( )
思慕( )怅惘( )褪色( )熙熙然( )
马前卒( )人情世故( )焚身( ) 恐吓( ) 神龛( )
(二)、结合语境体会词语含义
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褪色: 熙熙然: 暖融融:马前卒:
人情世故:
2. 感受式批注、疑问式批注
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做好批注。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
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文章文章写了有关灯笼的那些事?满含了怎样的感情?
2、请以“我喜欢 ,因为 ”的句式,来表达你对文中的某个词语、某句话或某件事的理解或感悟。(感受式)
三、独立完成后合作探究
1、第1自然段叙述了什么事情?有何作用?
2.第11自然段写了哪些名将?有何作用?
3.文章中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
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有哪些。
5.请结合文章的结尾来理解主旨。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理解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如《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试比较与本文的风格有什么异同点。
杨秀娥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灯笼 导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说和做》教案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李贤,字原德,邓人 举乡试第一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