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913  2018-04-21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案二则(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教学难点】

      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谁知道烧炭的过程?(学生试着回答)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辛苦吗?(辛苦)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这样辛苦劳动的一位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及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而作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2.讽喻诗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表达对被压迫的人民的同情。这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诗人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社会的弊端。

      3.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 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抢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能进行公平交易吗?

      三、分析鉴赏诗歌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试着分析鉴赏这首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中主 要写了哪两类人?诗歌围绕“炭”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写了卖炭翁和宫使两类人。

      诗歌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及炭被掠夺等事。(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诗歌哪部分写烧炭?哪部分写运炭?哪部分写炭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第一至八句写烧炭。第九至十二句写运炭。第二段整段写炭被掠夺的过程。

      3.诗歌的头两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在终南山。为下文埋下伏笔 ,说明烧炭之难,谋生之艰;也说明路远难行,运炭艰难。

      4.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炭的老翁的呢?

      明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这些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外貌描写。

      6.这两句诗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样?有什么特征?

      明确:年龄大。年龄大的人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描写老翁的外貌?

      明确: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在干什么呀?

      明确: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明确:艰辛。

      10.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老翁的境况呢?

      明确:可怜。

      1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会盼望天气怎样?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为什么呢?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盼望天气变暖和。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卖不出好价钱;天寒,炭的价格就会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心理: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2.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价钱,终于他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辗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试举例说明。

      明确:艰苦。“一尺雪”说明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辗冰辙”说明炭很重,冰雪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晓驾炭车”“日已高”则说明路途遥远,运炭时久。“困”“饥”“歇”三个字进 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13.这么辛苦地运炭来卖,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是干什么用的呢?

      明确:“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14.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 埋怨冰雪之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食。

      然而他的愿望实 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

      明确:没有。从“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可以看出。他最终得到“半匹红纱一丈绫”。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这就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

      15.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命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止是一车炭,更是老人生活的希望!

      16.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明确: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17.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宫使的横行霸道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黄衣”“白衫儿”说明了来者的身份。“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形象。“把”“称”“敕”“回”“叱”“牵”“系”等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欺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宫使驱将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18.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一点?

      明确:“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教师总结: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诗人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地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们说过: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白居易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对“宫市”现象深恶痛绝,于是拿起了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任意勒索,公然掠夺。中唐时的“宫市”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篇文章写出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这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教学案例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把握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卖炭翁的遭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赏读入境

      (一)情境导入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板书课题)

      (二)预习先知

      1.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在文学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 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2.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展开余文
      《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时,是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抢了过去,常有数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又对人民十分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三)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辗冰辙(  )  翩翩(  )  口称敕(  )

      [答案] niǎn piān chì

      2.重点词语。

      (1)薪:木柴。

      (2)苍苍:灰白。

      (3)营:谋求、需求。

      (4)敕:指皇帝的命令。

      (5)叱:吆喝。

      (6)直:同“值”,价格。

      (四)初读古诗

      1.范读诗歌并指导学生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完成。

      二、悟读品味

      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2.全诗围绕“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明确:烧炭、运炭、卖炭(炭被掠夺)。

      3.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明确: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4.在诗中画出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并从语言表达(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词 语运用等)的角度,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诗。

      指导:抓住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诗句。

      5.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本诗通过卖炭翁艰难 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 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 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的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与不幸。

      三、精读积累

      1.背诵默写全诗。

      2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原文语句填空。

      (1)诗中勾勒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诗中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诗中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4)诗中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表现其直接掠夺的诗句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四、美读运用

      从终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 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回到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是怎样的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前一节写卖炭翁的贫穷艰辛,后一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卖炭翁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卖炭翁》备课素材
下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备课素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