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567  2018-04-24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瑞昌早期教育学校 罗秀兰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阅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如“无虞”“炽热”“耐人寻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参考资料,准备教学设计,制作ppt课件

      2.学生:了解关于中国航天和杨利伟的信息,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

      3.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熏陶法问题引导法

      2.学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短片。

      (师播放《神舟五号发射升空》视频)

      师:谁来简要介绍这个短片的内容?

      生:略

      师:是的,飞天啊,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这种梦幻般的渴望积压着,直到2003年10月15日9点,“轰”的一声巨响,炽热的焰火从地平面冲出,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神秘的太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师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写作背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 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五、精读文本,提要勾玄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展开全文阅读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 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 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5.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六、写法借鉴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七、拓展延伸

      收集我国航天发展史: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神舟一号飞船,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在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于21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1点,神舟二号飞船由长二F火箭成功发射升空。1月16日19点,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神舟二号的技术状态与实际使用的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在其中还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是中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22点15分,神舟三号飞船乘长二F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是在模拟载人状态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正式启用了航天员逃逸救生系统,一切都按照载人的标准来实施,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关键性试验。飞船搭载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定量模拟了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距神舟三号发射成功不足7个月,中国又发射了第四艘无人飞船——神舟四号。正值隆冬,飞船在零下20多度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顺利起飞,创造了世界超低温发射的奇迹。


展开余文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9点,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10月16日6点,在轨运行了近一天的神舟五号飞船回到祖国的怀抱,杨利伟自主出舱,中国人首次飞天圆满成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返回舱返回,准确降落在预定区域。神舟六号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载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向太空。27日16点43分,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打开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就此诞生。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第二阶段。

      神舟八号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11月1日,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程,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神舟八号在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舟八号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景海鹏、刘旺和我国第一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三人,乘坐长二F火箭向太空出征。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后,6月24日,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分离,刘旺操作着飞船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靠近,取得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点38分,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先后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手控交会对接、绕飞交会等技术试验,并进行了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顺利收官,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将进入空间站工程建设的崭新发展阶段。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就在一个月前,天宫二号于中秋节发射成功,如今,它正静候两名航天员的到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神舟十一号飞船2名航天员计划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加上独立飞行的3天,总飞行时间增加到33天,这将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八、课堂测练

      1.给蓝色的字注音。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

      模拟(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概率(     )  烧灼(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

      2).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

      3).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

      4).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

      5).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

      6).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7).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九、布置作业:

      1.模仿《太空一日》的写法,写一篇表现自己探险经历的文章,要求脉络清楚,语言简明。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十、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

      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

      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航天

      精神: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太空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太空一日》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