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56  2018-04-28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导学案
 编写者:镇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会筛选文本信息,提高对重要信息提炼及重组的能力。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学习作者崇高的精神品质。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2017年10月27日,杨利伟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2、了解背景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化常识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     )    紧bēng(     )    负荷(     )    五脏六fǔ(     ) 

舷(     )窗       轮廓 (     )    俯瞰(     )         红晕(     ) 

叮zhǔ(     )      确凿(     )    稠密(     )         遨游(     ) 

严谨(     )       拽 (     )    无虞(     )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2)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作者在太空中飞行时都看到了什么?没看到什么?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拓展提升】

1、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2、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也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应该怎样看待杨利伟这一人物?

【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     )

(2)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

(3)当时我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    )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展开全文阅读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 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 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理清本文记叙的顺序及写作思路,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相关链接】

背景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         (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         (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         (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         (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         (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         (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  (乘组)景海鹏、陈冬

载人航天意义

其目的在于扩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目前仅美、中、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

【自主学习】

1、用默写的方式互查生字词。

2、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读一读。

【合作探究】

一、文本解读

1、按时间顺序叙述杨利伟太空一日的全过程。

2、课文最后一部分出现了很多时间点,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这些时间有什么作用。

二、品味语言

结合课文,品味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

3、就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4、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是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5、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过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拓展提升】

神舟六号经典瞬间(节选)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曹智、白瑞雪、黄明、李宣良) 2005年10月12日黎明出征,17日黎明返回——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黎明到黎明的神舟5日之行,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瞬间。

  经典瞬间一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的第一场雪,匆匆赶来为神舟六号航天员送行。12日5时30分,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迎雪而立,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请示出征。银色的航天服,标准的军礼,出征仪式简洁而有力。让人回味良久的,是费俊龙洪亮的声音和聂海胜憨厚的笑容,还有他们相同的一种表情,叫做自信。就在航天员登车前往发射场的一刹那,戛然而止,戈壁滩又是一个清风徐徐的黎明。

  看似不期的天气变化,尽在气象专家的预料之中。瑞雪送神舟,这是一个好兆头。

 经典瞬间二

  灰白色的低云层层叠叠,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回响在空旷的发射场上。12日9时整,轰鸣声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喷着金黄的尾焰,稳稳地离开了发射台。几秒钟后,火箭破云而入,随即消失在云层里。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火箭的一路飞行画面实时传送到飞控中心的屏幕上。“助推器分离成功!”“一二级分离成功!”随着火箭的每一个完美动作,掌声骤起,人们大声叫好。583秒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两度金秋,两度飞天。继杨利伟之后,两位中国人再次叩启苍穹。

  经典瞬间三

  没有什么词语比“飘”和“游”更能准确地描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运动状态了。13日14时25分,费俊龙从座椅上起身,拉着扶手、助力绳,头先脚后地进入轨道舱,随后回到返回舱,聂海胜则从轨道舱到返回舱进行了两次类似的动作。以鱼儿在水中轻轻游动般的姿势,航天员顺利完成了3次穿舱试验。

  飞船系统顾问郑松辉说:“试验表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而从12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轨道舱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

经典瞬间四

  17日凌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场的主着陆场星光灿烂。这是一段令人焦急的时光,飞船在航行了325万公里之后,正沿着既定的返回轨迹,飞向祖国的怀抱。

  4时08分,喀什测控站发现目标,飞船飞入祖国上空。一朵“彩云”出现在广阔的草原上,在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牵引下,飞船缓缓向预定着陆点飘落。飞船距离地面1米时,反推发动机精确点火。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每秒迅速下降到1米每秒,如同一片羽毛,轻轻地落在草原上。4时33分,飞船返回舱着陆,航天员报告身体感觉良好。

  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里掌声四起。费俊龙的父亲费长宝由衷地赞叹:“祖国真伟大!”

  5时38分,身着航天服的费俊龙自主出舱,聂海胜随后走出,挥动鲜花向搜救人员致意,欢呼声惊醒了草原的黎明。

  这一刻,距离神舟六号发射115个小时又32分钟;距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顺利返回两年又22个小时;距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13年又26天。

1、根据文章内容,为文中的三个“经典瞬间”各安上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

经典瞬间一:                 经典瞬间二:            

经典瞬间三:                 经典瞬间四:            

2、经典瞬间一中加点的“瑞雪送神舟”这一说法引自哪一句谚语?为什么说是“瑞雪送神舟”呢?

3、结合上下文说出文中画线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本文是一则消息(体裁),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当堂检测】

1、下面句子表述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是因为后来改进技术工艺,飞船的共振与火箭的振动大大减小了。

B.航天员在太空并不能看到长城,也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

C.航天员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经过人们的探究已经弄清楚了。

D.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用了48分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舒服,如释千钧重负。

B.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C.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过程真是惊心动魄啊!

D.宇航员在飞船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心潮澎湃。

3、摘抄“感动中国”给杨利伟的颁奖词。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精品导学案
下一篇:七下《带上她的眼睛》精品导学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