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93 2018-05-1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如梦令》《声声慢》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要求:上课时间:30分钟
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上课地点:和县一中经纬楼五楼录播教室
第一节上课时间:下午2:20
同为铺叙同书愁,别样人生别样情
——《如梦令》《声声慢》教学设计
当涂二中 钟文
教学目标:
1.以《如梦令》为例,揣摩关键词语,梳理词的意脉,理解层层铺叙的妙用。
2.学会通过铺叙的技法的分析去鉴赏《声声慢》,并运用比较阅读体会两首词中别样的愁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词人采用层层铺叙的技法营造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铺叙的技法的分析去鉴赏《声声慢》,感受并理解词人的愁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走进李清照。
二、学习《如梦令》,提出教学目标一
(一)梳意脉,学技法,悟愁情。
(二)学生齐读,思考:词人如何写惜花之情?(层层铺叙)
引导学生:
1.关注小令中的动词。
2.抓“试”“却”“应是”等关键词语,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心态。
表达效果:曲折有致 细腻婉转
小结: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这是层层铺叙的妙处。词人正是善于抓住抒情主人公内心和行为的活动,运用层层铺叙的手法以寻常的语言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
三、赏析《声声慢》,完成教学目标二
(一)初读寻情致(知人论世)
明确:
“愁”是词眼。晚年的“愁”,不同于上首早期词的所谓“闲愁”,而是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
(二)细读用技法
1、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分析的技法,抓这首词中的动词。
明确:寻觅/饮酒/观雁/看花/守窗
2、探寻词人如何写愁的?
提示:词人一直在觅解愁之法,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凉”的凄 苦氛围。
表达效果: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可谓有意消愁愁更愁。
四、比较归结
同为铺叙,不同愁情。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的方法,任选两首词(推荐李清照的作品)鉴赏。
附:板书设计
善铺叙
惜春 —— 愁 —— 国亡、家破、夫死
工造语
词中酒香飘千年 几分清醒几分醉
——《如梦令•昨夜雨疏》《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和县一中 高衡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词中的重点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了解“酒”意象背后的意蕴。
2.通过作品了解李清照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展开全文阅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研读诗歌,抓住“酒”意象,体验感情,渗透对学生诗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情感的深刻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以“文人和酒”的话题引入李清照。
二、整体把握
1学生诵读两首词。
2.思考:两首词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言简意赅地用一句话来概括。
(梳理思路。)
三、对比赏析
(一)找出“酒”之形
1.找出《如梦令昨夜雨疏》的意象:
“雨疏、风骤、残酒、海棠、卷帘人”
2.找出《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意象:
“淡酒、晚风、孤雁、黄花(菊花)、梧桐、细雨”
(二)品尝“酒”之味
1.读一读有“酒”的词句,想象一下词人饮酒时的精神状态,用“几分清醒几分醉”的句式来回答。
2.“残酒”——不太清醒、不胜酒力
“淡酒”——头脑清醒、酒量很大
(三)体悟“酒”之情。
想一想词人的饮酒心境,说一说酒中深情。
1.《如梦令•昨夜雨疏》:
背景:写于早期,生活优裕
寓情于景: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淡愁)。
2.《声声慢•寻寻觅觅》:
背景:写于晚期,经历坎坷
直抒胸臆:抒发了孤独、冷清、凄惨、悲戚的感情(浓愁)。
四、拓展探究:“酒 •作品•文人”。
学生例举史上有酒的名句名篇,以是观之于人。
五、课堂总结
出示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的片段。
六、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以下课题:
1.分析两首词中“花”的意象。
2.分析两首词中“问”的词句。
3.探究古今中外女诗人(宋代朱淑真,当代的林徽因和舒婷,波兰的新博尔斯卡和米沃什)的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如梦令》 《声声慢》
早期 晚期
残 酒 淡
淡愁 ↓ 浓愁
文化
《如梦令》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含山二中 王珊珊
教学目标:
1.比较两首词的相同意象,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意境,感受词的意境美。
2.由两首词的不同意境、不同形象,进而去体会两首词中词人的不同愁心。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理解时代风雨对词人创作的影响,感受词人忧时伤世的愁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相同意象在不同词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意境。
2.知人论世,体味作者愁之变化原因,理解时代风雨对词人创作的影响。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李清照含“愁”字的词句导入新课(投影展示)
二.朗读文本,初感词意
1.分别朗读两首词
2.设置疑问:这两首词有没相同之处?(参考:意象、主人公、愁情)
三.比较阅读,细品词境
比较探讨:相同意象,不同意境;同一人物,不同形象;一般愁意,不同情味。(投影总结展示)
四.知人论世,探究愁心
1.设置疑问:从一个少女到老妇,李清照到底饱经了怎样的人生风雨与世事沧桑呢?(投影补充展示)
2.投影展示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理解国破家亡给李清照人生的沉重打击。
3.投影展示李清照评议国事的诗文,理解词人在乱世中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相结合的这种饱含政治之忧、民族之痛、爱国深情的愁心。
小结不同愁情:
《如梦令》:少女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声声慢》:欲将血泪寄山河!
五.以评作结,布置作业
1.投影展示梁衡《乱世中美神》一段评价
2.课下阅读《李清照传》。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如梦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声声慢》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
李清照《声声慢》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