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00 2018-05-1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相关文学常识。找出这首词的意象,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3、背诵《水龙吟》。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反馈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巩固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高考鉴赏诗词打基础。
2、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词人对苟且偷安者的憎恨以及对祖国江山无比热爱的情感。
预习任务
一、结合注释以及老师提供的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相关文学常识。
二、熟读并背诵《水龙吟》,感受豪放派词的风格特点。
三、把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来。
四、写出本词的意象并概括其特点。
五、这首词用了什么典故?各有何作用?
六、思考词文抒发的感情。
作者与背景材料:
1、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
2、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多有利国便民举措。
但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位,抑郁而殁。
自主检测
1、默写。
①,献愁供恨,。
②落日楼头,, 。
③可惜流年,,!
2、试着写出词文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
3、试着写出本词的表现手法。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辛弃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