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75 2018-05-1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第一课时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检查。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完成,上课展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
3、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1、导入新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 辛弃疾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2、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 豪放 (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3、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二.名句品味积累:
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⑵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⑶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⑷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⑸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⑺(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⑼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⑽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⑿(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
展开全文阅读
遥岑( cén ) 玉簪(zān ) 螺髻(jì ) 鲈( lú )鱼
堪脍( kuài ) 倩( qiàn ) 揾(wèn ) 舞榭( xiè )
二、解释下列词语
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
玉簪螺髻:见课文注释
断鸿:失群的孤雁
脍:把鱼肉切细
倩:请求
揾: 擦
3.预习理解该词
教学案
三、探究学习
1、整体感知:通过自由读,抽查读,范读来完成
(1)你感觉词的风格怎样?(抽查三个小组,在这三个小组各点一名同学来回答)
答案:这首词,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寄意遥远,感慨深沉。豪放
(2)读完本词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形象?(流着热泪的英雄形象)哪句可以看出来?(文中最后一句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诗中有一句概括了流泪原因,是哪句?(无人会,登临意)
(3)这里的“意”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感情无人领会?
答案: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谋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忧愁。
2、分片讨论:诗人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这些的情感?
(1)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案:上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2)下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C级)
答案:下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尤如此”,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
3、总结整合:
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这首词:这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寄意遥远,感慨深沉。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层层展开主题。结构曲折而严谨。而且典故使用贴切精妙,天然浑成。不愧为传世之作。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4、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总结: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教案看《师说》课外延伸《鹧鸪天•代人赋》
第二课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孙仲谋( móu )舞榭(xiè )巷陌(mò )金戈(gē )元嘉( jiā )狼居胥(xū )仓皇(huáng )可堪(kān )拓跋焘(tāo ) 张浚(jùn )王玄谟( mó ) 佛狸祠( fó )( lǐ )( cí )
展开余文
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
风流:英雄业绩 寻常:平常。草草:草率。北顾:北望。可堪:不忍。
3.初步理解该词。
4. 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明确:上阙用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下阕用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教学案
二、研习课文,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同学们分组,各自讨论。
1.分析研讨前两个用典。(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
答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表达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以及力主抗金的决心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分析研讨第三个用典。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
答案:借古讽今,告诫当今统治者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分析研讨第四个用典。
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
答案: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4、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
答案: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巩固教案:
比较学习法
(一)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风格有何不同?
1、《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
2、《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二)总结本单元所学的词的特点,谈谈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答: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辛弃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