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13099  2018-05-30
标签:课堂实录 九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课堂实录
平常之处显功力——特级教师李华平《范进中举》课堂实录及评课
一、开场语(5分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们两堂课学生是一样的,真是吓死宝宝了!前面看到我们的美女老师上了一堂这么精彩的课,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就在想下节课怎么上呢,结果下课了更惊险的是,你们没走——

      谁来安抚一下我这受惊吓的小心脏?哪一位愿意安慰一下。

      [简评:教师以示弱的方式求安抚,实际是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整的一个策略。

      既让同学们理解老师内心的真实感受,又引导同学们思考,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学方式,自己该以怎样的态度、心理来对待,减少了负面情绪。为排除外在干扰听课打下坚实基础。也彰显了华平教授机智幽默的个性。]

      学生安抚:

      生1 :有开水吗?(递上一杯水)

      师:这杯水喝下去,我的心就平静了,估计喝下去要到另一个地方去跑

      还有谁来安慰我?

      生2: 我认为我们在座同学应暂时先换一个硬盘,我们重新接收一下您的教学,之后再把两个硬盘拼到一起。

      师:太聪明了!意思就是说,先暂时把前面美丽青春的靓丽的王君老师的课存在硬盘中,放在一边,然后换一个新的硬盘,再把两个硬盘对接起来,真棒!

      生3:老师,有压力就有动力,您别担心,没准儿您这节课会更精彩?

      生4:您是惊喜还是惊吓?象范进那样找一个你怕的人。

      没人怕我,我就怕王君老师。(此处教师将你怕理解成怕你)

      大家这么安慰我,那让我们平复一下情绪,先把王君老师的课装到硬盘中开始今天的课。

      二、检查预习:(15分钟)

      我知道大家读过课文了,那大家对课文中词语意思,是否都读懂了?下面让我们检查一下。

      (一)展示4个词,看一下大家理解了没有,请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

      1、“教导”什么意思?

      生1:教育别人

      师:第一段。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教别人怎么对待事物的态度

      生3:我认为你不知道的事,我告诉你,有一种高高在上,讽刺与贬义

      师:在具体的语境中,作“教训”解。

      师:下一个“商议”

      生1:恳求

      师:恳求什么?与岳父商议,后面与同仁商议什么呢?考试,还是什么,考试需要商议吗?

      生:请求老丈人借他缠。

      你从哪儿看出。

      生2:上文语境,从下文胡屠户的话中也能看出。

      师总结:商议,是想向胡屠户借钱借缠。

      下一个,“懊恼”在哪里?

      生1:悔恨,生气。

      你怎么看出来呢?前面胡屠户心理活动

      生2:懊悔,烦恼。“手疼时烦恼”

      师:那不疼时呢?

      生3:害怕。

      师:是“后悔,后怕”的意思,

      再看一个词;世先生。

      什么意思?“世”,两代之间都有交往。

      师总结:我们要把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分析词义。

      (二)复述一下文章情节,尽可能用上这三个词语。

      同桌俩先交流一下。

      交流:两个都举手。

      生:范进中了秀才,老丈人教训他。他在乡试中中举,疯了,胡屠户打他一巴掌,醒了,老丈人事后很后悔,从此被人称为世先生。

      生:补充,老丈人打后很懊恼。

      生补充:范进中了举人后,张乡绅来拜访他。

      师总结:我们要熟悉课文内容,可以以词语为支架连起来,讲故事、做演讲都可以。

      [简评:这个预习检查不是简单知识性的提问,而是要求学生寻词释义。能很快找到这4个词,需要学生对课文很熟悉,而且要具备很强的速读浏览阅读能力;学生能准确理解表达它们的含义,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境析义,上下文勾连比对。]

      三: 准确概括情节。(20分钟)

      复习:词类有哪些?  

      范进中举中“中举”是什么词?什么短语?


展开全文阅读
      师要求:沿着4个词指明的路径,从范进的角度,用4字短语概括4个故事情节。

      第一个词“教导”。

      生:丈人教导。

      生:范进受教。受到胡屠户的教导。 

      师:去掉范进两个字,继续。

      生:逆来顺受

      师点拨:是概括情节,不是概括性格

      生:丈人委教

      (学生思维受阻)

      教师范读,大家看能不能将文中关键词连起来。

      教师读得有声有色。胡的颐指气使,语速的快,语调的高扬,猪油只吃了两三回,可怜可怜哟。

      生:唯唯受训 

      生:唯唯受教

      师提醒:文章开头写“范进进学回家”,我概括为“进学被训”(做了什么,受到的待遇,注意用上“被”字)要求写在书的旁边。

      生:借钱被骂

      生:中举被打

      生:乐疯被打

      师:比我概括得好 

      生:中举被喝

      解释一下。范进被打后清醒过来

      师:世先生这个词在哪儿出现?谁说的?

      生:中举被攀

      生:醒来被贺

      师:我概括的是“被”

      有的发生在中举前,有的在中举后;有的跟胡屠户有关,有的跟张乡绅有关,

      还有没有没写的情节? 按照题目来看,就象写做饭,要写怎样做饭,可文中怎样中举没写,后面再讨论。

      [简评:1、教师在要求上加了3个限制条件,对学生审题概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范进的角度”,运用4字短语,概括4个情节。学生自然会暴露思维缺陷:角度跑偏,表述成“丈人教导”,或将情节与人物混淆,或不是主谓结构。最后教师给出了示范点拨:“进学被训”,要体现人物做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待遇,注意用上“被”字。这回学生思路打开了,后面两个情节的概括很顺利。]

      四、用2、3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阐述你看一个什么样的胡屠户一个 什么样的范进?(7分钟)

      生:范进:逆来顺受、卑怯懦弱;胡:凶神恶煞,趋炎附势

      生:胡也是个嫌贫爱富的人。第2段,与胡商议时不借给他钱。

      师:非常好!一句话点明观点,后面接着分析。

      生:阿谀奉承。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恭敬态度。

      生:胡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生:范进,乐衷功名,逆来顺受;胡:趋炎附势,巴结权贵,嫌贫爱富

      师总结:先概括提炼,再拓展开去。做什么事要有思路。

      师:还看出什么了?

      生: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毒害。考了34年。

      问学生一年考不上会怎样,“一次考不上就不考了”。

      师:想象一下,会怎么写他中举?

      生:不懈努力。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循环往复。

      师:想象一下范进会用心灵鸡汤怎么鼓励一下自己?

      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生:范进会想得很肤浅。比如“再考一年,考上就是有钱的了。”

      [简评:1、概括人物环节,学生训练有素,思路清晰,教师只是对学生表现及时肯定,点明思路。2、引导学生想象应怎样描写范进中举的情节,没有做无限制的发挥,而是点到为止。]

      五、分析小说的艺术布局:

      (一)师:范进怎么中的举没写,为什么不写呢?同桌交流一下。(20分钟)

      生:小说主要是讽刺,不是要表现他怎样中举的,而主要是描写中举后人们的表现,这样安排与主题有关。

      师:那删去中举前?

      生: 不能删,前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应世态炎凉

      师链接:《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考中秀才时的样子:穷酸秀才。那文中哪些文字写他考举人的?用了多少文字?

      二行

      (二)师问:可不可以减一个情节?

      生:减最后一个有关张乡绅的情节,因为评议中前面没有铺垫,突然出现;范进中举,乡人的表现已足够。

      生:反对。邻居与张乡绅不是一个性质,送的礼也不一样;张乡绅比邻里更正式一些。突然出现,恰恰说明以前不交往,反而更突出了张的巴结。

      生:删去被岳父打的情节。因为占的篇幅太大。范进长期受老丈人的折磨,不必写被打。

      生:反对。被打是重点。小说一方面写科举,另一方面就是表现世人的趋炎附势。通过对比,来突出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的变化,他并不愿去打。

      师总结:以这种方式,去考究一下其他两个情节可不可以删,就能理解作者写作的匠心所在。 

      (三)师问:那可不可以加一个情节?

      生:不主张加。这四个情节既不能少也不能多。

      生:情节不可以少,可以加,能为主题服务,可以加。

      或许或以在范进被老丈人训时可以加

      生:邻居在他中举前的态度可以加一些。文中写中举后送鸡送礼。

      生:补充一下。文中之前有提到,邻居对他是漠不关心的,“家里饿了两三天”。

      师总结:学习经典作品,就要不断地揣摩,能不能删一删,加一加,正体现作者在围绕什么东西写,为什么用这些材料,而不用那些材料,为什么用那么多材料,而不可再添再删。


展开余文
      [简评:此处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体味小说艺术布局之妙及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只用了简单的“为何不写中举情节?”“情节可否有删减?”“可否增加?”三个提问,却引领学生去深度地思考文中诸多的匠心独运之处,如次要人物刻画如何运用笔墨,在文中作用是什么?围绕主旨如何进行材料的精选?学生思维在比较权衡中得以磨砺。] 

      六、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上一两上短语。

      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抓词概括。理解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进行分段式的简单概括。

      一个短语:抓词概括

      生:词

      生:短语:剖析,

      生:分析人物,概括情节,

      生:揣摩材料。自己反驳自己,推翻自己。

      师:1、利用已学的知识,前后勾联,短语的知识。

      2概括能力。提炼。用结构一致的短语 

      3、多揣摩作者的用心

      [简评:在此环节,还不忘本课的主要训练目标以短语的形式进行概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精确的语言概括力。]

      上课前,我的心情是“吓坏宝宝了”现在是“宝宝又活过来了”,谢谢大家!

      [简评:首尾圆合,以时尚网络语言再显诙谐与心境,营造轻松氛围。]

      七、课后主持人采访学生听课心得:

      1、由点到面;调动积极性;李老师讲课抓住重点,教给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方法;

      2、李老师注重概括,揣摩文意,直指文心

      3、李老师注重语文概括能力,基本素养能力的培养,以后学语文概括要准确,而且要多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简评:一节课能让学生真正懂得语文阅读必须在文字揣摩、运用上下功夫,善莫大焉!]

傅博

标签:课堂实录 九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课堂实录 平常之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胡晋臣,字子远,蜀州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特级教师余映潮《神奇的极光》课堂实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