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399 2018-05-3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登高》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学习重难点: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
二、研读鉴赏
1、除了秋景之悲外,诗人的悲还体现在哪里?
明确:
2、诗人的境遇之悲具体体现在哪里?
明确:
3、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明确:
三、艺术技巧
请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和抒情手法?
四、迁移延伸 提高能力
导引: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在大量“悲秋”诗词中,有三种情怀较为突出: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外,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离别之苦的秋天物象还有很多,诸如菊花酒、梧桐树、南飞雁„„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早寒有怀》)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 荻花秋瑟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处境悲凉、惆怅失意的诗人,往往被秋天的萧瑟、 冷落、荒凉触动 敏感的心灵,引发无穷的愁绪。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短暂。
秋天万物凋零,容易引起那些经历了种种生活艰难或已经年老的诗人内心的共鸣。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秋风 辞》)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五、课堂总结
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通篇关目,全在一“悲”。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登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蜀道难》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
《登高》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