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60  2018-06-05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锦瑟》精品学案(三课时)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编制人: 吴进  审核人:韩露

      课时: 1       

      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熟悉作者,解读典故

      2 .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重难点:

      1. 熟悉作者,解读典故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 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 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 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 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近人梁启超这样评价李商隐“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清。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是我觉得他 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 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此外,李商隐的诗辞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2、代表诗 文赏析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二、朗读指导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二、 典故补解  

      1 、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2、良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课时: 2       

      学习目标:

      1. 熟悉作者,解读典故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重难点:

      1. 熟悉作者,解读典故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过程  

      三、内容精析 (学生自主、合作、交流)  


展开全文阅读
      (一)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 ”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 怎样的理解?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3、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  

      (三)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1、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2、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3、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四)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 “惘然”怎样解释?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课时: 3       

      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熟悉作者,解读典故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重难点:1. 熟悉作者,解读典故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部分   学生笔记  

      四、意旨的几 种观点  

      苏 轼:咏瑟抒情 朱鹤龄:深悼亡妻 何 焯:自伤身世 程湘蘅 :自序其诗  

      钱钟书:自寓创作  

      一般说法: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举例解说此诗:  

      1、自伤身世: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付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 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 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 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五、艺术特色  

      1、抒情 含蓄。  

      中间两联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 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  

      2、对仗工整。  

      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 独立,又互相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 “ 玉生烟”对“ 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稳,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甚 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3、意境朦胧。  

      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似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有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这真是一个有意味的审美现象。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锦瑟》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商隐《锦瑟》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