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577  2018-06-08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 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走近词人——古今第一才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  

      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  

      众的女词人。十八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  

      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  

      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然后金兵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  

      悠 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充满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氛围。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  

      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李清照晚期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 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3、名人评价:   

      ①明代•陈宏绪:古今才妇第一人,不虚也。  

      ②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③作家梁衡称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  

      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情超脱于女人,义超脱于平民,是“乱世中的  

      美神。”   

      4、诗词鉴赏方法;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可忘。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熟读成诵记心上,修养感悟为鉴赏。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 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 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 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  

      判刑三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 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二、诗歌常见意象积累  

      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请结合下列诗句,探究意象的内涵。  

      (1)有关酒的诗句:  


展开全文阅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雁”意象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 十二登岳阳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 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意象的句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结论: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有关“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 物          

      课后作业:诵读本首诗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 情境和凄愁情 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部分   学生笔记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  乍:                                 

      (3)最难将息    将息:                              

      (4)有谁堪摘    堪:                                     

      (5)怎生得黑    得:                                     

      (6)梧桐更兼细雨  更兼:                                   

      (7)怎一个愁字了得   了: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1.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将不理解的句子提交小组讨论。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                                          

      下片:                                          

      三、课堂探究  

      1、这首词的词眼是             

      默写出词眼所在的句子                                    


展开余文
      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 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赏析:  
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4.“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拓展延伸  

      1、写愁名句集锦: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 多愁。(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2、李清照词作欣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课后作业:背诵本首诗歌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李清照《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清照《声声慢》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及试卷评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