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57 2018-06-10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雨霖铃》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作者作品介绍
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即开封)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
当时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 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更曲折婉转悠扬动听。)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 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本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解题
《雨霖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故作此曲。曲 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 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 调格外低沉,写与一位红颜知己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雨霖铃”属于词牌名。一般词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即词牌名和词题,当然也有单有词牌名作题目的,如虞美人、声声慢等。本词属于长调、慢词。
二、朗读:
1、感受词的感情基调——哀婉、悲伤、凄清。
2、指导诵读: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
三、赏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本句交代送别的 、 。
(2)本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3)本句主要的艺术手法?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本句含蓄描写分别时心情: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本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明确:
(2)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
(3)本句在结构起什么作用?
(4)鉴赏“阔”字妙处。
5、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课后作业:诵读本首诗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 和鉴赏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赏析下阕。
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①问题: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确:
②为什么古人比今人更看重离别?
⑵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理由吗?
②句中“酒醒”照应上阕哪一句?词人为什么喝酒?
⑶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二:小结
从 整体上看,这首千古名词,通篇围绕“伤离别”三字构思: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
次写离别之时,重在描摹情态;
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全词情景交融,情深意挚,凄楚动人,具有 极强的婉约美
课后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雨霖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颜太初杂文序》原文阅读及译文(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卷文言文)
下一篇:
晏殊《蝶恋花》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