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530 2018-06-1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声声慢》名师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感受形象,品味语 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用自 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 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3、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问题情境】
一、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1084- -约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 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 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 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二、背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 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 ,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 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 如《醉花阴》)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熟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我的疑问】
【自主探究】
1、这首词的词眼是 。默写出词眼所在的句子“
。”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2、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 赞 为千古绝调, 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赏析)
3、整首词除 了运用直接抒情外,更多的是间接抒情,通过一些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中 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主旨探讨:联系词人身世遭遇,你认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课堂检测】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 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 ”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 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2、本首词有哪些艺术特色?
【回标反馈】
【巩固练习】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 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写“红藕香残”,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写枕卧席子而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 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 残 ”“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请试作分析。
3、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句的表达技巧。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声声慢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白蘋(苹)洲五亭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